世界末日低溫襲來怎麼辦(世界末日來臨時)
2023-04-27 19:34:47 2
玉米真的能在環境崩塌的末日,扛起拯救人類的大旗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幾個真實數據。
2010年,位於紐西蘭南島的鄉村小鎮戈爾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小鎮上的奧塔馬農場創造了小麥畝產1042.4千克的世界紀錄。雖然已經過去了10年時間,但這個記錄一直都沒有被打破過,畝產一噸,基本上成了小麥的產能上限。
2017年,袁隆平院士的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湘兩優900」,在河北省矽谷農業科學院超級雜交稻示範基地的平均畝產是1149.02千克,創造了水稻的畝產世界紀錄。
這個紀錄也一直保持到今天,再沒有被打破。
那麼,玉米產量的世界紀錄是多少呢?2019年,美國玉米產量競賽中的冠軍農場,達到了平均畝產2576.48千克的成績。
一拿數據說話你就應該明白了,水稻和小麥在產量上比玉米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兒。根據我國2020年統計年鑑上的數據,我國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是210千克。也就是說,產量最高的玉米地,1畝地的產量就足夠12個成年人吃上整整1年。
只比較產量還不能說明玉米厲害,如果想成為《星際穿越》裡的末日作物,就必須有在惡劣條件下頑強生存的能力。玉米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非常耐旱,也非常耐熱。
不過,不管玉米如何堅韌不拔,它仍然是人類馴化後的植物。如果離開了人類,玉米在自然界仍然是無法生存的。
玉米的種子在成熟以後,不會自動從植株上脫落。少了種子自動脫落這個重要能力,無論玉米有多麼強大,都沒辦法在自然界獨自存活下去。
今天,全球約有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種植著玉米。它的種子養活著大量的人口,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玉米秸稈做成的飼料,為肉類安全提供著有力的支撐;玉米還是生物燃料的重要來源。如果真的到了末日,玉米還真有可能拯救人類的命運。
《現代閱讀》雜誌推薦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植物的戰鬥》
文/汪詰·科學有故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