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認為人際關係的唯一原則(當官必須學會勢利眼)
2023-04-27 22:02:03 2
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傳說,這是蘇東坡諷刺和尚勢利眼的對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恨勢利眼,管這種人叫小人。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和尚的做法有沒有一點道理呢?
比如說,商家一天要接待1000人,其中,990人是普通客戶,9個是重點客戶,1個是超級客戶。商家的一種做法是把自己的精力時間平均分給1000人,平均每人可能不到一分鐘;另一種做法是按照客戶的重要程度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很顯然,後者更符合商家的整體利益,也更符合客觀的實際需要。
換句話說,「茶,敬茶,敬香茶」這種勢利眼的做法,是符合現實需求和客觀規律的。所以,這個和尚的「禮法」並沒錯,只不過,活該他倒黴,沒識別出蘇東坡的身份,所以被蘇大才子拿出來當猴耍了。
「勢利眼」是貶義詞,但往好了說,也叫「有眼力見」。其實,客觀現實是:玩砸了才叫「勢利眼」,玩好了就是「特會來事兒」,或者叫「雙贏」。
再舉個例子,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時期,英國對中華是什麼樣?現在英國對中華又是什麼樣?天壤之別吧。你也可以說英國勢利眼、小人、前倨後恭,但是,客觀事實又是什麼情況呢?
金文中「奢」字的寫法
古文中「儉」字的寫法
古文字中,「奢」字,恰恰就是「供給遠遠大於客觀實際需求」的意思;「儉」字,恰恰就是「從中選取最符合客觀實際需要的東西」的意思。看「臉」,最容易區別出人的不同;「撿」,拾起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檢」,按照客觀需求進行鑑別;「劍」,是最能直接穿刺的利刃;這幾個字,都有「直截了當」的意思,其實,都是在講「最符合當前的客觀需求」。
按照孔子的這個原理,對普通人,「茶、坐」;對重點客戶,「敬茶、請坐」;對超級客戶,「敬香茶,請上座」;所有這一切,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儉」。反之,如果對每個人都「敬香茶,請上座」,反而是「奢」,不符合「禮的精神」。
同理,如果要求日不落時期的大英帝國,「請敬」當時一無是處的中華,也是「奢」;相反,按照當前的客觀現實,再高的禮遇「請敬」中華,也只能算是「儉」,決不能算是「奢」。「禮法」的制定原理就是如此,核心是,在客觀上產生匹配。
其實,就拿普通的請客吃飯來講,道理也一樣。主人想請客,客人願意被請,而且飯局符合主客雙方的客觀實際,這才是請客的最佳禮儀,這就是「儉」,否則,就是「奢」。
所以,孔子接著舉例,他說,喪禮,客觀需要的是「哀痛之心」,而不是「排場」,所以,「哀痛之心」是「儉」,「排場」就是「奢」。
簡單說,在客觀上產生匹配,這是制定一切禮儀、規定的根本。符合客觀匹配原則,再奢華的禮儀也是「儉」,違背客觀匹配原則,再簡樸的禮儀也是「奢」,天下一切禮儀的制定原理就是如此。這個原理,最適合約束當官的、公務員等等公眾人物。
————————————
老慢;(帳號:laomansixiang)
老慢:只發老慢自己的原創思想,以中華天道為根本,以八維測評為工具,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世間萬象。有關天道思想與八維測評技術,參考老慢的新書《老子的天道》與《天道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