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姓蘇的人多嗎(百家姓蘇)
2023-05-25 14:04:56 1
蘇姓,中國漢族姓氏。
蘇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最新統計,蘇姓人口約610萬,姓氏排行榜第46位,位於魏姓之後,呂姓之前。
一、出自己(妃)姓
為顓頊高陽氏的後裔,是以國名為氏。
顓頊玄孫吳回之子陸終有六子,長子樊居於昆吾,後發展為強大的部落,史稱昆吾氏,為己姓。周武王時,其後裔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國,稱為蘇忿生,後遷於溫邑(今河南省溫縣西南),為史料中明確記載的蘇姓第一人。春秋時,蘇國被狄(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人攻滅。其國人便以國名為氏,稱蘇氏。其得姓始祖為蘇忿生。
二、外族改姓
漢晉時遼東烏桓部的蘇姓人、南北朝北魏時鮮卑族拔略氏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實行漢化,單姓蘇氏。
北宋時西夏党項族、金國女真族均有改蘇姓者。
清朝滿洲八旗中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等改為蘇姓,錫伯族蘇木爾氏、裕固族蘇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蘇氏、達斡爾族烏爾克氏,亦改姓蘇。
夏朝中期,帝槐封昆吾氏後裔於有蘇(今河南省輝縣境內),史稱有蘇氏。蘇國曆夏商兩代,商末蘇國滅,族人以蘇為氏,蘇人四散。一支蘇人東遷姑蘇,即今江蘇省蘇州市。一支北上鄴西蘇城,即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在周武王滅商後,北上的一支繼續北遷襄國的蘇人亭,即今河北省邢臺西南。而留在蘇嶺的蘇姓人歸順了周朝,首領蘇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於蘇,國都溫,即今河南省溫縣。
春秋時公元前650年蘇國滅於狄。蘇姓的一支南遷湖南省梅山一帶成為梅山蠻,宋初進一步南遷,與土著混居,一部分成為瑤族的先民,大部分成為湖南、廣東、廣西的漢族蘇姓。
先秦時蘇姓主要活動在河南、河北,戰國時蘇姓一支遷居湖南、湖北,秦漢之際開始往山東播遷,漢武帝時蘇建討伐匈奴有功,被封為平陵(今鹹陽市西北)侯,此支蘇姓又派生出扶風蘇姓、武功蘇姓、藍田蘇姓。
漢末群雄割據,蘇姓一支由河內遷四川眉山,蘇軾、蘇轍即出生於此。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亂,中原蘇姓大舉南遷,晉朝時江蘇、浙江、安徽和廣東等地已有了蘇姓的足跡。
唐朝時蘇姓移民四川,兩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在福建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北宋時蘇姓進一步大批西進川滇,南下兩廣,並越過邊疆進入越南、寮國、泰國。
明清兩朝蘇姓多次移民臺灣,如今蘇姓已成為臺灣的大姓。
當代蘇姓的人口610萬,排在全國第四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6%。從宋朝至今1000餘年中,蘇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河南、福建、山東五省區,大約佔蘇姓總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臺灣、安徽、江蘇、湖南,這六省集中了蘇姓總人口的24.3%。廣東約佔蘇姓總人口的15%,為蘇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兩廣閩臺、北方豫魯冀兩塊蘇姓集中分布區。
古代名人
蘇秦:戰國(約342—前284),洛陽軒裡人,戰國時期的韓國縱橫家。
蘇代:戰國時縱橫家。
蘇武:(前140—前60),杜陵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
蘇威:隋朝大將。
蘇世長:唐朝,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蘇檢:武功人。字聖用。官至唐朝宰相。
蘇定方:唐朝大將。
蘇洵: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軾:(1037-1101),北宋翰林學士、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轍:(1039-1112),北宋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三娘:清末,太平天國將領。
近代名人
蘇曼殊:(1884-1918),廣東香山人。著名近代文學家、佛學家,有《梵文典》、《蘇曼殊全集》。
蘇光銓:(1869-1919),福建德化人。近代德化瓷雕藝術家,何朝宗優秀雕塑風格和技法主要傳人。
蘇兆徵:(1885-1929),廣東香山人,中共工運領袖之一。
蘇景三(1888年-1968),甘肅白銀人氏,曾為同盟會會員,民國時期任甘肅省長公署參事一職。
蘇慎初(1882-1936),廣東合浦人,清末秀才、曾任同盟會高雷地區主盟人、廣東陸軍第二師師長。
現代名人
蘇有朋:歌手、演員、製片人、導演。
蘇見信(信):中國臺灣男歌手、演員,畢業於華岡藝校。
蘇青: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湖南傳媒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