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與江疏影圓房第47集(想看王凱江疏影)
2023-05-25 23:04:11 1
溫酒壺原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平樂》開局評分不俗,戲內北宋文豪扎堆讓觀眾紛紛回憶起中學課文
4月7日,以北宋「仁宗盛治」為主要時代背景的69集古裝電視劇《清平樂》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
《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由朱朱編劇,張開宙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王凱、江疏影領銜主演。自開機以來,該劇就因「正午陽光出品」和「王凱繼《琅琊榜》後再演古裝劇」而備受關注。目前,《清平樂》在豆瓣收穫8.2的高分,開局良好。
王凱的服飾參照宋仁宗的真實畫像
江疏影飾演皇后曹丹姝
畫風美:服化道精心,「考據癖」劇組上線
從《還珠格格》系列、「王朝」系列、「秘史」系列,再到《宮》系列、《甄嬛傳》……清宮劇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佔據了國產古裝劇的大壁江山。2018年,《延禧攻略》《如懿傳》又掀起清宮劇的一波高潮。不過,此後多部以宋朝為時代背景的古裝劇異軍突起。2019年年初,《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開播,之後的《大宋少年志》《鶴唳華亭》也獲得了不錯的收視與口碑,宋代劇儼然成了新的「爆款製造機」。此番《清平樂》的播出,有望給「宋朝熱」再添一把火。
「簡潔素雅,端正持重」的視覺審美,是宋朝美學的一大特色。《清平樂》用低飽和度的畫面、對稱的構圖,反映了宋朝的審美特徵。另外,雖然無法完全還原歷史,但《清平樂》在考據方面頗費了一番工夫。劇中,太后劉娥、宋仁宗的服裝、造型都有據可考,甚至從宮女的髮髻到男性人物的幞頭、革帶,所有服飾都能在宋朝宮廷畫像中找到同款。
宋朝人對尊卑秩序的講究甚多,劇中也有體現:三品以上官員著紫服,五品官員穿朱色,再下級官員穿綠穿青……朝堂之上,官階高低,看顏色就一清二楚。此外,從家具擺設到一飯一蔬,劇組都費了一番思量,以劇中宋仁宗用於飲茶的溫酒壺為例,這件器具根據宋代文物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注壺、注碗仿製,原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難怪有觀眾稱:「《清平樂》劇組頗有點『考據癖』。」
宋仁宗(王凱飾)與曹皇后(江疏影飾)
改編大:重心在朝堂,遠大於兒女私情
《清平樂》的原著《孤城閉》是一部言情小說,主要講述婚姻不幸的北宋仁宗皇帝的長女兗國公主與她的陪嫁宦官梁懷吉之間驚世駭俗的悲情故事。而改編後的電視劇《清平樂》,則向歷史正劇靠攏,以宋仁宗為主角:在前朝,他知人善任、善於納諫,開創了繁榮太平的「仁宗盛治」;在後殿,他仁愛孝悌、舐犢情深,如履薄冰地維持著理智與情感的平衡。《宋史》稱讚這位皇帝:「『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但以往卻少有影視劇描述這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普通人比較熟悉的都是「狸貓換太子」「廢后寵妃」等軼事傳說。
改編後的《清平樂》,成為少見的講述宋仁宗趙禎一生的影視作品,但也引來了許多爭議。原著粉絲覺得劇中虐戀不夠,低齡觀眾覺得臺詞隱晦難解,而喜歡歷史正劇的觀眾卻又覺得人物情感描畫過多,朝堂的權力鬥爭展現不足。
同樣引起爭議的還有該劇的節奏。導演張開宙延續了《知否》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清平樂》開篇幾乎用了兩集的篇幅講述少年仁宗發現自己的身世秘密。少年仁宗戲份偏長,主角王凱到第二集末尾才登場,有觀眾因此吐槽:「1.5倍速播放。」「昏昏欲睡,節奏能不能加快一點? 」「王凱怎麼還不來……」但也有觀眾認為,作為一部69集的長劇,用兩集的篇幅交待小皇帝的身世遭遇和心境,「對於成長型男主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鋪墊」。
至於抱著「嗑CP」念頭來追劇的觀眾,更是強烈不滿。該劇播到第7集,宋仁宗與曹皇后仍未真正相識,男女主角王凱與江疏影也因此尚未有真正的對手戲。
劇中的大文豪被網友稱為「天團」
吳越飾演太后劉娥
張天愛客串飾演陳熙春(中)
熟臉多:陣容夠豪華,戲內北宋文豪扎堆
戲裡戲外的「熟人」眾多,也成為《清平樂》的一大特點。因《我的前半生》《大明風華》為觀眾所熟知的女演員吳越,此次飾演太后劉娥,一方面垂簾聽政頗有呂后之威,另一方面又與仁宗「相愛相殺」,搖擺於母子之情和權力之爭;在《知否》中飾演盛家老爺的劉鈞,此次變身外表不修邊幅、內心剛直不阿的範仲淹;《步步驚心》中的「十阿哥」葉祖新飾演張茂,與宋仁宗一同長大並深受其信任,但內心卻深愛著曹皇后……
這些演員或是屢屢出現在「正午出品」的大熟臉,或是此前的角色已經深入人心,因此讓觀眾難免有「串戲」之感。難怪網友笑說,這是「大型認人現場」:「『晏殊』竟然是『呂秀才』!」「純妃是王媛可,還有張天愛、車曉……這部劇的配角陣容也太豪華了吧?!」
另外,讓很多觀眾意外又驚喜的是,中學課本中的諸多宋代大文豪都在劇中扎堆登場——「太平宰相」晏殊、「三朝宰相」韓琦、北宋名士範仲淹……宋仁宗的豪華大臣陣容,讓網友笑稱為「背誦全文並默寫天團」。第4集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六一居士」歐陽修一出場就上演了精彩戲碼「到手的狀元怎麼飛走的」……這些情節喚起了大家上學時的記憶,讓觀眾在追劇中有了更多樂趣:「原來文豪們都喜歡一起玩。」「當年背誦《醉翁亭記》背到頭禿的仇報了!」記者 艾修煜
來源: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