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戰機墜貓兒山(揭秘狸貓換太子)
2023-05-24 18:17:17 3
技術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也是帶動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現在的中國能在世界上佔據一席之地,先進的技術是必不可少的。而技術的關鍵就在於自主研發,因為只有自主研發才能得到最先進的技術。所以各個國家對於自主研發是相當的關注。自主研發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國家還鼓勵自主研發,可以申請專利。對自己產品的一種保護。自主研發作為最重要的形式體現,各個國家也對本國的產品採取了不同形式的保護!就有這樣一款戰機,它的出現讓人們備受爭議!
蘇霍伊蘇-30戰鬥機(俄文:Сухой Су-30,英文:Sukhoi Su-30,北約代號:Flanker-C,譯文:側衛-C),是俄羅斯蘇霍伊航空公司基於蘇-27設計的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在世代上屬於第三代戰鬥機的改進型,即三代半戰鬥機。
然而,這款戰機的出現是把美國的F-15升級版F-15E作為假想敵,研製出的一款具有超低空持續飛行能力、良好的機動性和一定的隱身性能,在缺乏地面指揮系統信息時仍可獨立完成殲擊與攻擊的任務。
它的誕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吧!由於蘇聯未開發的土地比較廣闊在加上相對較少的機場供作戰部隊使用,這就使新型的飛機擁有更遠的航程和更強的武器配置,蘇聯想在蘇-27U的基礎上面發展一種新型截擊戰鬥機。
最初的蘇-27PU原型機是由阿穆爾河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KnAAPO)生產的蘇-27UE改裝的,後來的兩架都是在新工廠研製的。由於當時的阿穆爾河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KnAAPO)都在專注於蘇-27的生產工作,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力量進行蘇-27PU的研製工作。所以這項目一直拖到了1988年夏,代號為「藍色05」的首架蘇-30原型機進行裝配工作,並於1989年12月31日進行了首飛。由於該型的尾錐是標準蘇-27上的,上面帶有盒形箔條/曳光於擾彈投放器的整流罩,這就說明最起碼該型的機體不是重新製造的。
到1991年初結束了整個試飛。給蘇-27PU發布了新的編號——蘇-30。正當蘇-30要大量裝備航空兵部隊的時候,趕上了1991年8.19事變後蘇聯解體。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在2000年以後它們被交付給薩瓦斯列依卡的「空軍飛行員戰鬥使用和改裝訓練中心」。
很顯然,早期的蘇-30是完全為空中防禦和進攻研製的飛機。但是對蘇俄敏感的情報機構在蘇-27服役後就一直認為還會出現一款大型遠程遮斷打擊飛機。似乎為了印證這一預言。在1993年的杜拜國際航空展上就出現了一架編號為「藍色321」的蘇-30。這是一種全新設計的用於進攻作戰任務的戰鬥轟炸機。飛機編號後綴的「M」代表多功能,「K」意味著這一機型用於出口。
在1994年的編號為「藍色603」的蘇-30MK在智利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展出並進行了飛行表演。這款戰機的表面噴塗有鮮豔的沙漠迷彩,機翼下面掛滿了各式俄制精確制導武器。這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據介紹說蘇-30MK裝有能夠同時對付兩個空中或地面目標的ZHUK-27雷達,能執行邊掃描邊搜索(RWS)、邊掃描邊跟蹤(TWS)、空戰機動方式(ACM)、真波束地圖測繪(MAP)、都卜勒波束銳化地圖測繪(DBS)、合成孔徑方地圖測繪(SAR)、地圖擴展與凍結、地面活動目標的識別與追蹤(GMTI)、空對面大規模搜索、導航系統校正和速度的測量等任務功能。
然而實際上真正具備這些能力的飛機要到1999年才能被製造出來。在次之前的所有的蘇-30MK只能攜帶簡單的非制導空對地武器。很顯然在國際航空展上的蘇-30MK實際上是由蘇-27UB重新油漆後「冒名頂替」的。
為什麼要「冒名頂替」呢?其實剛開始俄羅斯是拒絕用蘇-30M這一戰鬥轟炸機替代蘇-27IB的建議,因為當時的俄羅斯空軍也沒有多少資金用於研製新型的飛機,這跟蘇-30MK的技術跟工藝上面並沒有多大的問題。所以最後致使了這次「狸貓換太子」的鬧劇。
蘇-30出口型,命名為蘇-30K(K是俄文出口、商業的意思)。出口型增強對地作戰功能。蘇-30K又衍生了新的改型,換裝新型機載雷達,增加了新的武器的種類,發展出蘇-30M戰鬥機,出口型稱蘇-30MK。其中出口印度的型號為蘇-30MKI,出口中國的為蘇-30MKK。蘇-30MK的作用類似於F-15E,突出了對空對地雙重用途的能力。蘇-30MKI的特徵是帶有鴨翼,蘇-33(蘇-27K「側衛-D」)是艦載機型。
一款好的戰機不僅僅是在技術上面的先進,在技術的後面是強大的資金支持。所以,經濟是國家進步發展的基礎,要大力發展經濟在經濟穩定的基礎上才能使得國家在武器戰鬥力方面不斷的強大,才會努力的完成「強軍」的使命!我們的使命任重而道遠,繼續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