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鎮需要改進的地方(沙溪古鎮變身世界遺產)
2023-05-24 06:23:33 2
9月26日,"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採訪雲南行走進大理北部,坐落於沙溪壩子中段的千年古鎮沙溪,感受"茶馬古道"的歷史印記與現代浪漫生活在這裡完美融合。
(攝影:張天磊)
「以前的沙溪寺登街四方街是南來北往馬幫的歇腳地和中轉站,從這裡往北,就要進入雪山高原,再也難碰到像寺登街這樣的集鎮。」鎮上工作人員說,由於馬幫的消亡,寺登街漸漸被人遺忘,古老的民居建築日益荒蕪破敗。
(攝影:張天磊)
它的「被發現」很偶然。1982年,昆明市與瑞士蘇黎世市結為友好城市,在兩市的友好交流合作過程中,沙溪寺登街區域這一「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逐漸走人了人們的視野。
(攝影:張天磊)
2000年,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的雅克 菲恩納爾博士、米世文先生向總部設在紐約的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組織申報沙溪寺登街為世界瀕危建築遺產。
同年8月,劍川縣政府與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空間與景觀規劃研究所籤訂了備忘錄,開始共同組織實施沙溪寺登街復興工程。
從2003年起到2010年,寺登街完成了東寨門、南寨門,三座民居大門、四方街臨街立面、試點房、老馬店、段家登戲臺、興教寺大殿和二殿的維修、整治和改造,完成了大殿兩幅壁畫的試驗性修復。
沙溪這一「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從無人問津中又逐步恢復了昔日的繁華。
(攝影:張天磊)
據沙溪文化站站長楊惠銘介紹,中瑞雙方聯合開展的"沙溪復興工程"第一期自2002年開始,到2004年結束,隨後開展了第二、三期工程,現目前正處於第四期修復工程中。在工程進行過程中,中外專家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沙溪的修復模式,包括"修舊如舊"、"原樣修復"等,最大限度保護古建築。在給沙溪古鎮修復時要鋪設新的生活所需線路,考慮到古鎮的路面都是由石板鋪成的,修復工程隊採用對每一塊石板進行編號,每一平方米拍攝一張膠片等方式,確保經過修復後,每一塊石板,哪怕是一小塊碎石也能回歸原位,這一做法在2005年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傑出貢獻獎。
記者了解到,復興工程挖掘沙溪民族文化內涵,傳承民俗、歷史、美食、農耕、歌舞樂等文化,重點打造茶馬古道美食館、沙溪八大碗、茶館、火腿、西餐、咖啡館「六件套」,彰顯特色小鎮「世界範、中國風、沙溪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特色。
另外,民宿旅遊、觀光農業、民俗體驗、生態美食、民族工藝等旅遊產業初具規模。
目前,沙溪寺登街成功打造大理州首家刷臉酒店,通過VR技術在古戲臺再現太子會、火把節、本主節等民俗文化和劍川白曲、霸王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多種方式使遊客感受沙溪文化魅力。
據統計,2019年,沙溪古鎮景區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27.57萬人次,國外遊客等主要指標同比明顯增長,實現旅遊總收入21.07億元,同比增長18.81%,遊客體驗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