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救助站捐狗糧(在多個公眾號募捐)
2023-05-24 14:32:49 1
9月以來,多位市民向上遊新聞反映,在多個不同類型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同一則為寵物救助基地進行募捐的廣告文章,文字內容、圖片等完全相同。熟悉公眾號運營的相關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這類募捐信息應該是以付費廣告的形式進行投放的,向盈利第三方付費投放公益廣告。」
上遊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輾轉聯繫到了募捐文章中安徽黃山一流浪狗救助基地負責人楊女士和湖北荊州一流浪狗救助基地負責人陳阿姨,她們均表示合肥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曾和其籤訂了相關的代募捐合同,自己也確實收到了每月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善款。記者梳理相關募捐網頁顯示的募捐數據,每個項目的募款金額均在每月2萬元以上,大大超過了名義募捐對象實際獲得的善款金額。
曾經發布過相關募捐廣告的自媒體運營者也向記者證實,自己曾以1000餘元的價格發布過相關的募捐廣告,但在發布了三四天之後便進行了刪除,「投放一條廣告的成本是1500元,他獲得的收益肯定是超過了1500元,誰會做虧本的生意呢?」
有法律專業人士質疑,一家沒有慈善募捐資質的新辦公司,打著為特定群體募捐的名義「收多放少」,違規對外公開募捐,或涉嫌詐騙。
一微信公眾號刊登的募捐廣告。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廣告裡的流浪狗募捐
從今年6月開始,一則介紹「流浪狗收容所」的募捐文章在多個不同類型的微信公眾號上多次出現。文章稱,在安徽黃山有一個流浪狗收容所,「200多隻經歷過死裡逃生的毛孩子,如若沒有這幾位愛心人士救助,恐怕很難逃脫死神魔爪」。文章說,動物救助基地的幾位愛心人士,「覺得個人力量終究有限,於是一拍即合,想要成立一個基地」。
文章介紹,2019年2月,流浪狗收容所成立,基地收留的多為「經歷過可怕的車禍,或被人毆打虐待,甚至被人戳瞎雙眼,或是被主人從高樓扔下摔成全身多處骨折,又或是被狗販貓販偷走送往屠宰場等待被殺」的犬只。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這篇主旨為流浪狗基地募捐的文章內容以悲情為主,還專門介紹了基地收留的被救犬只,描寫了其如何通過基地的幫助從被虐待的環境中獲得新生的過程。
除了「悲情敘事」之外,這篇募捐文章還介紹了救助基地的經濟狀況,稱「除了每天的食物費用外,基地的電費、房租、工人的工資都不敢深算。外面又欠了幾十萬的外債,每天都有人催錢」,救助基地也「根本沒有辦法讓它們頓頓吃上狗糧,更多的時候,只能摻上玉米面和剩飯剩菜,勉強維持溫飽罷了」。
文章在最後呼籲,「只要我們人人伸出援手幫她一把,這世間會變得更加美好」,還通過文字的形式明確提醒,募捐的文字資料「救助真實性:已通過」。但文章沒有對募捐的主體、是否通過民政部門備案等進行明確說明。
上遊新聞記者通過遍布文章的捐款二維碼,隨即跳轉到了一個名為「小白寵物關愛之家」的網站。捐贈頁面文案內容顯示,「幫ta實現125000千克(寵糧)將運用於事件本身及進展,已有3萬多人支持」,相關文字說明中還特別註明,寵糧由相關廠家直接供應,小白寵物之家負責全程監控,寵糧兌換比例為1公斤寵糧等於20元。
記者發現,在黃山的這家流浪犬收容所的項目詳情頁,每隔幾分鐘就顯示有一名微信用戶通過該平臺參與募捐,捐贈金額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網頁上的前端數據顯示,該頁面一個月約由兩萬五千元的募捐收入。
記者通過該連結進行了一筆捐贈之後,支付平臺帳單內容顯示交易的名稱為「眾籌項目支持」,交易對方商戶的名稱為合肥市萬物皆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商戶對應的公眾號為合肥小白寵物有限公司,和該網站網絡備案一致。
工信部備案查詢顯示,該網站的域名由合肥小白寵物有限公司進行主體備案。工商註冊信息顯示,合肥小白寵物有限公司註冊於今年3月14日,企業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其經營範圍僅包括寵物服務(不含動物診療)、寵物食品及用品批發、寵物食品及用品零售等,沒有任何和慈善相關的經營許可或者資質。
民政部門的公開數據顯示,無論是合肥小白寵物有限公司還是合肥市萬物皆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均沒有任何的從事慈善活動的行政許可或其他的資質。
小白寵物投放的廣告中,均有二維碼直達其自有的捐贈平臺。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受捐人曾收到募捐平臺的捐款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相關捐助頁面顯示,「小白寵物關愛之家」特別「申明」,「求助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屬個人求助,真實性由信息發布者個人負責,萌寵提示您了解詳情後再幫助ta」。
對於求助的真實性,上遊新聞記者聯繫到了黃山一流浪犬收容所負責人楊女士。對於網絡流傳的大量募捐廣告,楊女士表示是小白寵物公司的人員主動找到了收容所進行合作,雙方也籤訂了合同,流浪犬收容所允許運營方以收容所的名義對外進行募捐,「他(募款者)也是商人,他肯定也投放點廣告,也投入了一些費用,然後請運營人員,他每個月給我們幾千塊錢吧,因為我們這兒的確很困難。」
對於公眾號文章中提到的「賣房賣車」「欠債堵門」等細節,楊女士表示,文章有些誇大了,自己也曾提出過異議,「我說你不能那麼寫,我們雖然很慘,但是我覺得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我們真的沒有賣房賣地,但是每個人真的有在墊錢,平時整個人都扎進去了在幹活。」
對於運營平臺如何將募集來的善款給付受捐助的流浪狗收容基地、平臺方是否定時發送物資或者善款等問題,楊女士表示雙方是在今年籤訂的合作合同,的確也收到過小白寵物之家轉來的款項,但因疑慮平臺方籌集而來的狗糧是差糧、過期糧等劣質狗糧,基地就和平臺商議將籌集來的狗糧折算成現金給他們,「應該是今年籤的合同,他還算過得去,每個月給錢。當時他答應每個月給我們3000塊錢。第一個月給了我3000塊錢,第二個月也給3000塊,後來就給我4000塊錢。他們做生意肯定要賺錢,他們投放廣告、請運營人員也要花錢嘛,你想,他是商人啊,一點錢不賺他會給你錢嗎?」
「他哪怕一個月給我兩千、三千,對我來說我能買幾包狗糧,我不會讓狗餓死。」楊女士在和記者的交流中,透露出了運營動物救助基地的無奈。而對於能否看到平臺方的後臺數據的問題,楊女士表示自己並不清楚運營方合肥小白有限公司的具體運作情況,財務情況更是無從了解,自己只是每個月固定地從小白寵物方面獲得款項,「他的帳我是看不到的,他能給我幾千塊錢,對我來講就是救命的錢。」楊女士介紹說,收容所目前運營主要是靠好心人捐錢和部分義工自己貼錢,流浪犬的生活仍然困難,目前流浪犬居住的地方還存在著下雨漏水的問題,「我們現在就想通過一個正規的平臺能幫我們做這個事情。」
截至發稿,黃山流浪犬收容所相關的募捐項目已經從小白寵物之家運營的募捐網頁上下架。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小白寵物之家進行募捐的,除了安徽黃山的黃山流浪犬收容所外,還有位於安徽宣城的安徽常安動物救助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常安動物救助中心是鬱雷鳴於2008年左右在上海創立的一家民營流浪動物救助中心,2018年搬到安徽,幾經輾轉,目前位於宣城市寧國市雙川村。據鬱雷鳴介紹,救助中心現有兩千餘只流浪狗、流浪貓,還有些牛羊雞鴨鵝,動物生存所需的糧食、醫療、場所租賃以及員工的工資加起來,每個月的開銷在20萬元左右。
鬱雷鳴表示,自己的情況和黃山流浪犬收容所的情況一樣,都是小白寵物之家工作人員聯繫的,但他們沒有和「小白寵物之家」籤訂過募捐合同,只是提供了一些資料,並在網上申請了募捐,「大概是今年8月份開始合作的,打了一次錢,兩萬塊。」
對於平臺募捐總金額、是否能查閱募捐後臺數據等問題,鬱雷鳴表示他們作為「受捐方」是看不到的。他認為,募捐平臺給救助中心匯款的依據是「他們打錢的時候還是要看總數據的吧,我們問還是要問一下的,只是要看的話,只能從項目詳情頁上看到有哪些人捐款,看個大概。」
山西太原一名為該項目進行捐款的網友黃女士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己是在一個財經類公眾號上看到了黃山流浪狗項目的募捐文章,看了相關文字簡介後大為感動,根據提示跳轉到了小白寵物之家的頁面,在這裡黃女士向黃山流浪狗項目捐款了10元,「就是舉手之勞,10塊錢我看介紹的是0.5公斤(狗糧),希望能幫助到這些小動物」。
搜尋引擎的聯想詞中,「小白寵物之家」的關聯詞有「詐騙」「是否為真」等,部分網友對其真實性和募捐平臺資質等也有質疑。黃女士認為,「我覺得不管是真是假,捐十塊錢,是我儘自己的力量去完成」。
小白寵物捐助平臺上的募捐信息。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沒有慈善募捐資質的主體
上遊新聞記者梳理了小白寵物關愛之家為黃山流浪狗項目募捐的信息,截至9月25日,該項目的前端數據顯示,籌款平臺方共收到「狗糧」1300餘千克,按照該網站的折算比例即有捐款2.6萬餘元,這一款項和相關項目實際收到的善款金額有較大的差距。作為一家今年才新註冊的公司,小白寵物關愛之家在沒有公開募捐資質的情況下,到底是以什麼主體對外進行的公開募捐?
上遊新聞記者通過微信搜索發現,為黃山流浪犬收容所、安徽常安動物救助中心等團體進行募捐的合肥小白寵物有限公司註冊有「小白寵物關愛之家」的微信公眾號,但截至9月24日,其主頁只有5月6日、5月24日和6月21日三天有發布文章,可以查詢的10篇文章均為普及流浪動物救助的科普類文章,沒有直接和特定救助機構有關係的募捐文章。
今年4月20日,某微信公眾號也發布了一條標題為《急急急!疫情當下的黃山慈悲護生園,200多隻流浪的毛孩們陷入斷糧,請幫幫它們!!》的募捐文章,同樣是以悲情敘事為黃山區流浪狗收容所進行募捐,文末也採用了相同的眾籌平臺進行籌款,但這次的籌款平臺主體為一家域名為「sansilinj.com」的網站。工信部網站備案查詢顯示,該域名為合肥叄世靈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註冊。
工商註冊資料顯示,通過小白寵物之家等帳號對外募款的相關公司實際控制人均為章先生。
9月29日,記者聯繫到了小白寵物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章先生,他承認自己的公司並沒有進行慈善募捐的資質,「(募款)手續還在一步步辦,現在網絡上還有很多的(公司)在弄這個事」。章先生認為,目前相關政策法規對於自己從事的涉及寵物救助的領域還沒有規定,自己和公司從事相關業務並沒有違法,「說句實在話,目前這個狀況國家還沒抓的時候,要是現在做也還能做一段時間,所以現在我們不能等國家制止,我們一定要完善自己。」
對於小白寵物公司截至目前募捐到了多少錢、捐出了多少錢,章先生並不願意透露,只表示前端數據並不準確,「平臺前端的流水,它是不是實時準確的顯示,這個事也沒必要和你講得太多」。
截至記者發稿時,小白寵物募捐網頁僅有兩個項目對外進行募捐。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籌款平臺引發爭議
一名資深自媒體人李先生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己曾在今年8月中旬接到過廣告發布的邀約,「我運營的公眾號是社會類的公眾號,平時沒有接觸動物保育的內容,按照正常的運營原則是不會發布類似內容的,但對方直接提出以廣告形式進行投放。」
李先生對記者表示,廣告投放方根據其公眾號粉絲數量、粉絲質量等,給予了其1000餘元作為廣告費,但李先生並不確定對方是否就是運營籌款平臺的小白寵物有限公司,「按照我們的理解,投放一條廣告的成本是1500元,他獲得的收益肯定是超過了1500元,誰又會做虧本的生意呢?」
李先生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己在發布黃山流浪狗基地的募捐廣告後,在第三天對相關的文章進行了刪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上遊新聞記者檢索發現,曾經發布過小白寵物募捐廣告的公眾號大多也採取了類似的處理方式,即發布一段時間後即刪除相關文章,李先生解釋說,這是自媒體行業內對於有法律風險的廣告內容慣常的處理方式,「三四天之後沒人點了,基本達不到引流的作用,而且也不容易被網絡巡查的抓住把柄。」
四川鼎尺律師所萬淼焱律師認為,「籌款平臺是否有資質去募集資金屬於行政管理的範疇,但如果能夠確定平臺方故意隱瞞其沒有募捐資質的真相,以現實存在的流浪動物救助基地的名義去募捐,並且只將一小部分獲得的善款轉給救助基地,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詐騙行為。」
萬淼焱律師告訴記者,早前社會上的確出現過以救助流浪貓狗為名義的詐騙行為,各地警方也曾多次進行打擊,但因為救助流浪動物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奉獻愛心之前一定要注意收款方的資質到底如何,有沒有相關的備案許可,有沒有持續開展相關的救助行為,如果是慈善平臺的話更要注意有無明確的慈善活動資質。」
上遊新聞記者 胡磊 實習生 陳思餘 李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