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經和自命清高(假清高與錚錚鐵骨)
2023-04-16 10:08:32 1
假正經和自命清高?假清高與錚錚鐵骨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假正經和自命清高?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假正經和自命清高
假清高與錚錚鐵骨
二
夏完淳,字存古,號小隱,華亭(上海松江)人。父親夏見彝和老師陳子龍均是氣節之士。14歲的夏完淳隨老師陳子龍起兵太湖抗清,不久被捕。夏完淳被捕後,降將洪承疇誘其降清,夏完淳知洪承疇原為明朝兵部尚書,在與清兵山海關戰中被俘降清。當時明廷以為洪承疇陣亡,崇禎帝為其舉行國祭。故此夏完淳故意說:「洪兵部能以身許國,名垂青史,我夏完淳願步其後塵,死而無憾!」把叛國者洪承疇說得臉一陣青一陣白。夏完淳死時站立不跪,要求紙筆,從容寫下絕筆書,年僅16歲。夏完淳不光品德高尚,其才學也十分出眾。在世僅16年,卻留下了《玉樊堂集》、《內史集》、《南冠草》、《續倖存集》等著作。在明朝南都(今南京)陷落時,他曾作《燭影搖紅》詞云:「辜負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夢斷人腸,靜倚銀缸待。隔浦江蘭堪採,上扁舟,傷心欸乃,梨花帶雨,柳絮迎風,一番愁債。
回首當年,倚樓畫閣生光彩。朝彈瑤琴夜銀箏,歌舞人瀟灑。一自市朝更改,暗銷魂,繁華難再。金釵十二,珠履三千,悽涼千載。」詞情悽涼悲壯,國恨家愁盡在其中。被捕後,在獄中寫《別雲間》詩云:「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囚徒)。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英魂)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明崇禎元年進士,一位名副其實的讀書人,歷任戶部員外郎、總督漕運、都御史、兵部尚書等職。崇禎十七年李自行攻佔北京,崇禎帝吊死煤山,弘光政權建立。史可法領兵入南京,被授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稱「史閣部」。後被馬士英等人排擠,出京師,督師揚州。左良玉被清兵擊敗戰死後,史可法一直在揚州堅持抗清。順治二年5月10日,多鐸領圍揚州,揚州吃緊,多尓袞勸降史可法,史可法寫下《致多爾兗書》,嚴辭拒降。24日清軍以紅夷大炮攻城,城破。史可法準備自刎殉國,被眾人阻止。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師也!多鐸勸降,可法表示,城亡予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後城破,史可法為亂兵所殺,因天氣炎熱,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便以史可法衣冠代人,葬城外梅花嶺。
揚州城破後,野蠻的清兵對揚州城中軍民大肆屠殺,十日不封刀,致使城中「推廣貯積,手足相枕,血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城中堆屍如亂麻」,揚州城軍民倖免者鮮矣。這就是史上所說的「揚州十日」。這些史實,也應讓那些把希望寄托在外國身上的人清醒清醒,亡國的教訓是慘痛的。
在國家危難存亡之際,忠悃與奸侫,高尚與卑鄙立等可見。這些為國家慷慨赴死錚錚鐵骨的高尚者,與那些貪生怕死,唯利是圖的假清高者,歷史將給予正確的評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