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祥和馬三立誰的輩分高(吳家窯的孩子爬牆頭就能看馬三立李潤傑駱玉笙)
2023-04-17 03:14:35 2
吳家窯曾是天津精神病院的所在地,所以在1970到1990年代,吳家窯三個字也成了精神病的代名詞。
但如果提到吳家窯,只想到精神病,那可有點對不住它,吳家窯不但是天津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也是舊城區改造的首個項目。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開始,天津市開始規劃建設七處工人新村住宅,七個工人新村用的是同一套圖紙,所以房子都一個模樣,放眼望去全是一排排的平房,吳家窯就是其中之一。1953年,又在德才裡、團結裡、友好裡、先進裡、勞衛裡蓋房五萬平方米,八十萬職工和家屬告別了窩鋪、棚戶和土坯房。
路北邊的吳家窯工人新村的「段兒房」共分為十五段,是棉紡廠、造紙廠、輪胎廠、染化廠等企業的工人宿舍。每四段之間有一條路,即吳家窯一、二、三、四號路。
其中一號路延長了不少,二號路、四號路沒變化,三號路1968年拓寬後與河西區氣象臺路相接,就隨之消失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吳家窯工人新村遭到了很大破壞,82年起開始陸續改建,1984舊城區改造任務的首個項目就是吳家窯工人新村。從80年代的地圖可以看出,當時的工人新村五段至九段已經不見了,改造後稱為「新建村」。
今天的吳家窯雖在馬場街的管轄範圍內,但實際上它的範圍橫跨了和平、河西兩個區,泛指東起貴州路,西至衛津路,南到平山道,北臨同安道圍成的區域,因為一系列重要企業都在吳家窯大街南側。
如今天津的安定醫院已經搬到柳林,吳家窯大街已經擺脫了罵人詞彙的噩夢。
有人懷念吳家窯大街周邊的幾個樓群,他說:所謂的吳家窯大街九號樓是一個兩座樓對面的院子,一共有八個門洞,可偏偏叫九號樓。
那時的吳家窯大街不寬,逼仄,這邊是樓房,對面就是低矮的平房,好像一條路有著兩種身份的人居住。
九號樓大院旁邊是天津越劇團,後來是天津曲藝團。我們翻過牆頭就能看到駱玉笙唱京韻大鼓,李潤傑說快板書,馬三立說相聲。那時曲藝團也不轟我們,我們就在裡面受到大師級的藝術薰陶,真是福分!
另外,過了曲藝團就是友誼罐頭廠(現森淼公寓一帶),過了友誼罐頭廠就是越勝樓。
越勝樓的餛飩……絕對是富強粉的,裡邊的肉餡兒很鮮美。餛飩很小,不像天津別的地方那麼大,但小卻很有嚼頭兒。那時一碗餛飩八分錢,頂兩碗豆腐腦。所以每次吃餛飩都算是奢侈,需要存上半個月才能享受美餐。
九號樓大院隔壁是先進裡,外形與德才裡和佟樓花園那邊的勞衛裡差不多,還有馬場道的團結裡,據說是一個圖紙。
先進裡,那裡有一個退休的老相聲演員,天熱的時候每天在大樹下給徒弟們傳藝。我就搬個馬扎在旁邊聽,有的徒弟總想攆我,那個老相聲演員說,這孩子是我鄰居。在那裡我聽著《白事會》《陰陽五行》《大保鏢》等。那個老相聲演員很乾淨,光頭,穿著沒有領子的白襯衫,拖著靸鞋。
後來,九號樓大院,隔壁的先進裡、勞衛裡、德才裡,那早點鋪都沒了,連味道都散盡了。
如今的吳家窯大街,是中環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