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歷史最強十三人(華夏史上能算亂世奸雄的6個人)
2023-04-16 17:30:54
(說歷史的女人——第97期)
因為曹操的原因,那個「亂是奸雄」的詞一直響徹歷史。但是根據易中天的《魏晉風度》中對這一詞所做的解釋來看,我們多數人都對這個詞理解出現了偏差。這種偏差也不怪我們,主要是因為我們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不熟悉。在魏晉時期,奸雄跟英雄、梟雄都是一個意思。如果單從字面意思來看,奸雄,那就是具有奸臣性質或傾向的英雄,奸臣性質指悖逆舊主,但其也是雄才大略的人,具有力挽狂瀾的本事,又是亂世英雄,在悖逆的基礎上,又建立了新的功業,是為奸雄也。在中國古代史上,真正能夠稱得上是亂世之奸雄的有這麼六大牛人,而曹操只能排到第四位,因為前三個更牛,他們直接從奸雄再進一步做皇帝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六人是誰。
第三:袁世凱。在近代史上,他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也是最具爭議的,一方面有人認為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了不起的改革家,一方面也有人認為他不過是一個亂世投機分子。但是客觀來看,袁世凱應是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亂世英雄。他有過英雄的行為,比如創建軍校,培養適應時代的新型軍事才人,鼓勵搞實業,推廣免費教育等;但同時他也有奸臣行為,作為晚清的大臣,他卻心懷稱帝的野心,最終逼迫清帝退位,清朝在歷史上退出了舞臺。但他組建的新政府,並沒有滿足袁世凱的野心,因為新政府對於總統的權利有著極大的限制,於是最終又回到老路,復闢稱帝,不過只做了83天皇帝。
第二:楊堅。他是北周時期的大臣,他老爹去世後,這位天降奇才就繼承了老爹楊忠的爵位,成為當時的八柱國重臣之一。但因楊堅這個人氣度不凡,才智過人,當時的齊王宇文憲看到楊堅的時候,總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而且常常在看到楊堅的時候因為緊張,而出現失誤而出醜,於是他就對宇文邕說楊堅這個人氣場太強大,應該早點除掉。宇文邕本身就對楊堅感到疑心,聽宇文憲一說,心裡就更狐疑不定了,於是就找來著名的大相士趙昭給楊堅看相,但是趙昭這個人跟楊堅的私人感情很好,所以他就說楊堅這個人相貌平常,這輩子到死幹個大將軍就不錯了。就這樣,宇文邕不再對楊堅有殺心。
但到宇文闡的時候,楊堅做了丞相,但這個宇文闡才9歲,什麼也不懂,所以朝廷大事全靠楊堅來裁奪。到了公元581年,楊堅的聲譽已經太大,蓋過了皇帝,而且擁戴他的人特別多。宇文闡就學漢獻帝,把皇位讓給楊堅,也讓了三次之後,楊堅稱帝,建立了隋朝。如果對於北周來說,楊堅就是權臣、奸雄,但對於隋朝來說,他就是開國皇帝。
第一:趙匡胤。他的祖上都是唐朝的官員,但是到了趙匡胤的時候,唐朝早已沒落,天下已再次陷入亂局,諸國徵戰。趙匡胤在公元948年,投奔當時的後漢勢力樞密使郭威。趙匡胤這個人天生大才,深謀軍略,能徵善戰,所以建立了很多功勞,深受郭威的重用。在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的時候,先後封趙匡胤為滑州副指揮使、開封府馬直軍使等職。柴榮繼位後,趙匡胤負責掌管禁軍,後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可以說位高權重。但是到了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後,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之後攻伐各地,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重新使得天下大部分再次實現了統一。
結語:這六個人,個個都是濟世之才,具有匡扶天下的能力和魄力,但他們也同時都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前朝舊臣,一個是自己掌權後或建國後的身份,對於舊朝,他們的身份「奸臣」的成分就多一點,但對於新朝來說,他們則是開國或救世的英雄。所謂身份也是跟著功業的改變而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