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鎮黃連木(山鄉千年黃連木)
2023-04-16 16:34:53 1
沙溪古鎮黃連木?□記者 景斌 柳普敏人常言:「黃連樹下彈琵琶——苦中作樂」在垣曲縣皋落鄉槐南白村就有這麼一棵黃連木,據說已經存活了1500多年,人們習慣稱之為藥樹近日,「河東古樹」系列報導採訪組驅車百公裡拜訪了它,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沙溪古鎮黃連木?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沙溪古鎮黃連木
□記者 景斌 柳普敏
人常言:「黃連樹下彈琵琶——苦中作樂。」在垣曲縣皋落鄉槐南白村就有這麼一棵黃連木,據說已經存活了1500多年,人們習慣稱之為藥樹。近日,「河東古樹」系列報導採訪組驅車百公裡拜訪了它。
A、生態環境活文物
一踏上垣曲縣這片土地,就見到了該縣綠化委辦公室主任郭政民。得知我們來「尋樹」,他早早就等候在此。「保護古樹」作為綠化委的一項常規工作,在垣曲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開展得很好。此行我們要尋找的黃連木,郭政民已經看過無數次。在他心中,古樹就是自然生態環境的活文物,保護它們是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
車行在高低起伏的公路上,不一會兒就到了槐南白村。眼前的黃連木確實挺讓人吃驚:那樹幹魁梧遒勁、挺拔向上,需要五個成年人展開雙臂才抱得住,靠近它你就會發現人是多麼微不足道。
在樹幹上釘有一塊牌子,牌子上的內容很簡單,「古樹名木(一級)——樹種:黃連木,編號:1135,樹齡:約1500年,科屬:漆樹科黃連木屬,落款是垣曲縣綠化委員會,2013年9月」。那是郭政民掛上去的,但凡被該縣綠化委登記在冊的古樹,都有這麼一塊類似的「身份證」,既是它們身份的象徵,也是它們的「保護牌」。
為了讓我們了解更多關於黃連木的情況,郭政民找來該村72歲的村民蔡樹森。在蔡樹森老人的記憶中,黃連木好像一直就是這個樣子。「原先在樹的西側還有一座小廟,裡面供奉著泥塑的神像,村民逢年過節的時候還經常祭拜,後來小廟毀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說。
關於黃連木的來歷,村裡流傳比較廣的一種說法是,以前這裡是一片原始森林,後來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就獨留這麼一棵野生的小樹苗,跟隨著時間的腳步,它慢慢長成了參天大樹。
B、曾經鳥兒的天堂
在蔡樹森的印象中,村子這幾年的生態環境大不如前了。他說,新中國成立之初,村裡大樹連片,像黃連木這麼粗的槐樹就有六棵,但可惜的是都被當時的縣木材廠伐掉了,一棵才賣了十幾塊錢。
「樹多自然就吸引了各種鳥兒的到來。」蔡樹森說,「聚集在這兒的鳥兒成群結隊,其中有一種被村民稱為『哈喜鳥』的鳥兒,它們的羽毛是黑色的,總是成對飛來飛去。因為它們的叫聲聽上去好像是『哈喜哈,河南麥熟了;哈喜哈,咱這兒才揚花;哈喜哈……』,因為叫聲特別,被賦予了吉祥之意,所以很受村民歡迎。」
蔡樹森曾聽父親說,在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和日本鬼子都曾打過黃連木的主意,他們要麼是蓋炮樓想伐樹,要麼是砍樹枝當柴燒,但都受到了村民的強烈反對和仁人志士的阻撓,最終黃連木躲過各種災難得以倖存。
C、如今村民的大寶
如今,經歷過各種艱難險阻,見證了歷史發展變遷的黃連木,終於迎來了太平盛世。在這個美好的時代,它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重視。在村民眼中,上了年紀的大樹,就和人一樣有了靈氣,乃是村中一寶。
「更為奇特的是還有蛇盤踞於黃連木的樹幹內。」蔡樹森說,「村民經常見到有蛇爬在樹枝上,說不清是幾條。前不久,樹附近有村民辦喜事,就見到了蛇,但彼此相敬,並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樹與蛇相融共生,人與樹和諧相處。然而,我們並沒有見到那條蛇。
郭政民告訴記者,為了給黃連木創作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他們已與槐南白村的「兩委」達成共識,不久後,就會設置一個圍欄把黃連木保護起來,而且還會採取相應措施增強保護。「這樣的大樹已經不僅僅屬於槐南白,或者垣曲縣,它屬於大自然,屬於全人類。」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