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殺戒圖解(電影色戒改編的精髓)
2023-09-12 01:47:35 1
1950年,張愛玲寫了一個故事《色·戒》。
1978年,《惘然記》出版,集結了三個小故事《色·戒》、《相見歡》、《浮花浪蕊》。
從《色·戒》寫下來到出版,中間經歷了30年。這三十年間的修修改改聚集了張愛玲對這篇故事的喜愛,在《惘然記》卷首語中,張愛玲坦誠了她對這個故事感受:
「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這個故事的原型是抗日英雄鄭蘋如,上海淪陷後,鄭蘋如秘密加入中統,獲取情報。她利用美人計,接近日偽特務頭子丁默邨,最後暴露身份,被捕,犧牲時年僅22歲。
張愛玲聽胡蘭成講過鄭蘋如之後,深有所感,寫下了短篇小說《色·戒》。
在她的筆下,女主人公王佳芝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因為私人感情最後放走了特務頭子易先生。這個故事不再是家國情懷的大義,而變成了人性中感情變化的探討。
這個故事裡或多或少帶入了張愛玲自己對於愛情的感觸,正如他自己所說: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2007年,李安循著小說裡的筆墨,在張愛玲的隻言片語中尋找著詮釋這個故事的線索,最終拍下了同名電影《色,戒》。
電影和小說之間,側重表達的內容有明顯的差別。但是,李安的改變又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張愛玲留下的重要線索:「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yin道。」
愛情有很多種形式,純粹的愛情和肉體之愛,沒有哪一個比另一個更高尚的說法。
張愛玲的大膽,在於她敢把一個盪氣迴腸的熱血愛國諜戰故事,寫成了一個難以言表的女人內心對愛的糾結的故事。
李安的大膽,在於敢把張愛玲描寫中隱去的那些細節呈現出來,還原故事的同時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這個故事一點也不深明大義。
看過小說的人,很難從小說中去尋找到美好愛情的蛛絲馬跡。相反的,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間,從一開始就不純粹。
王佳芝是帶著任務接近易先生的,她的任務就是把這個老奸巨猾的狐狸引到人少的地方,方便組織把他解決掉。
作為日偽特務頭子的易先生,他早已感覺到自己的處境艱難,隨時處於戒備狀態。
但是,他好色,身邊的女人也從來不缺,他也從來不願意把自己的真心託付給任何人,所以對任何人都充滿了防備心。
正是這樣兩個相互對立的角色,他們互為狩獵者和獵物,最終誰輸誰贏,就看誰在感情中多出了那一分。
在情感的天平上,王佳芝顯然是要略遜一籌的。她年輕,沒有感情經歷,身邊的男人並沒有那份沉穩和擔當。而易先生,他是風月場中的老手,權勢之下趨之若鶩的女人也很多,王佳芝的出現,於他而言是人到中年的一份豔遇。
張愛玲對於他們之間的接觸,兩人之間的肉體關係,描寫是很隱晦的,甚至都沒有正面描寫過。但是,在對話中和王佳芝心理描寫的時候,隱隱綽綽地提及。
很多人讀小說,很難看懂王佳芝的這份情感。
李安的電影像是一種注釋,他按圖索驥地找到了小說裡最重要的線索。
那是張愛玲留下的線索,通過王佳芝的心理活動寫了出來。
「到男人心裡去的路通過胃。」
「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yin 道。」
想要拍好這部電影,想要表達清楚王佳芝的感情,那些被張愛玲隱去的細節就要表現出來。
好的電影不需要旁白來解釋,所以張愛玲的那條線索,就必須用真實的、震撼人心的場景表現出來。
電影上映之後,引起了轟動,大家都在討論著那三場驚世駭俗的床戲。
張愛玲的小說裡,感情線隱藏太深刻。
而李安,通過這三場戲讓我們看到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感情變化,他們從最初的猜忌、試探變成最後的彼此信任,這期間早就完成了情感的轉變。
第一場戲,易先生搜查式的手段,表現出了他對王佳芝的懷疑。
到了第三場戲,易先生已經完全信任和放鬆下來,因為他不再是完全的主導地位,並且身邊還有槍和枕頭,任何一樣都可以成為王佳芝要他性命的武器。
易先生放下了防備,王佳芝也忘記了任務。
他們都僅僅是自己,沉迷於情愛之中,忘記了自己身上承擔的使命、責任和壓力。
王佳芝和易先生的關係裡,從一開始兩人都把自己當成了狩獵者,對方是獵物。
他們的力量懸殊很大。
王佳芝一開始是弱勢的一方,她剛開始經受任務,經驗不足,許多細節拿捏不準,落在易先生眼裡是漏洞百出的;她年輕,情感經驗不豐富,感情上也無法算計老謀深算的易先生。
到了後來,算是旗鼓相當。彼此都在逢場作戲中付出了幾分真情,因為這幾分真情,易先生疏於防範,差點掉進王佳芝他們設計的陷阱裡;但是也因為這幾分真情,王佳芝最後提醒了他,讓他成功逃跑。
易先生最終處決了王佳芝,這場狩獵者的遊戲,最終看似以王佳芝的失敗告終。
小說裡,易先生最終是滿意的,他是這場狩獵遊戲的勝利者。
李安顯然是不滿足於這個結局的,在他的電影裡,在槍斃了王佳芝之後回家,坐在床上,易太太上樓看見易先生眼睛紅了,流過眼淚。
這就是男人和女人對於感情的反射弧,王佳芝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早就弄懂了自己的心,她發現自己愛上了易先生,所以放走了他;而易先生在槍決了王佳芝之後,知道永遠地失去了他,才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她。
張愛玲對於男人的愛情並不自信,這種感情來源估計與胡蘭成有關。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感情,更像是她與胡蘭成感情的交代,借這個故事告訴自己「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李安的故事結局卻是夾雜著溫度,他更願意相信王佳芝與易先生之間的狩獵遊戲中,王佳芝付出了生命,但是最後她是感情裡的贏家,易先生這輩子都會緬懷那一份難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