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知恩圖報的典故(古人說的知恩圖報)
2023-09-11 09:38:21 4
在人的一生,我們或許會經歷來自於身邊的各種壓力以及困難,現在的人們常說世道炎涼,人情冷闊,但是總歸是好人要比壞人多得多。
人們總是在遇到苦難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對於自己施與援手和幫助的人,我們常說對於這些人的幫助,最好的回報就是「投桃報李」。
投桃報李這句話原句是「知恩圖報,投桃報李」,在我們的泱泱歷史長河之中一直流傳於至今,可以說是極富有深意的一句話。
這句話早在《詩經大雅·抑》中就曾出現過,詩經中說的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來漸漸發展成我們熟悉的「投桃報李」的成語以及多種的說法。
以前也有,「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但是都沒投桃報李的名聲大,這句話不管怎麼說都是在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的意思。
傳說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想早點到達目的地,沒來得及住上一個村子的客棧,眼看著天黑了,但是還沒地方住,著急地不行。
正著急呢,在路上碰到一個老農。他馬上把馬勒住,在馬上喊:「喂,老頭兒,這兒有旅店嗎?還有多遠?」
老農頭也沒抬,不耐煩地說了聲:「無禮!」。「五裡?」他理解成了離旅店還有五裡,以為不遠,猛加幾鞭朝前跑去。但是他跑出幾十裡也不見人煙,越想越不對頭。
他又把老農的話仔仔細細回想了一下,才猛然醒悟過來,馬上撥轉馬頭又往回趕。等他回到原地,沒想到那老農還在路邊等他。
急忙下馬,先向老農鞠了一躬,又語氣非常誠懇地道歉:「老伯,請您原諒,我剛才太沒禮貌了,您千萬不要生氣,請您告訴我,哪兒有旅店?」
老農笑了:「年輕人,知錯改錯就好,我也不該讓你白跑路。找旅店的路口你已經錯過了。」年輕人一聽,心想難道今天要睡在荒郊野外了嗎?
那老農又說:「不過,你可以跟我回家去,今天就睡在我家吧,還請你不要嫌棄。」年輕人一聽頓時非常開心:「不會不會!這樣真是太謝謝您了!」
後來大家就用「投桃報李」來形容老農和年輕人這樣互相都非常友好,你對我友好,我也對你非常誠懇的樣子。
知恩圖報」可以說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原則。 真正的施恩者並不期待受恩者的報答。但作為受恩者,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報恩。報恩既是道義上的,也是情感上的。
其實當我們放下道義不盡,而去追求利的時候,我們的內心、良心都會不安的!人的良心時時都在!所以人要循道義而走!
而「財自道生」,求財跟做人的道理也一樣。所以當人真正明白這些道理,坦蕩的儘自己的每一分本分,才會後福無窮。
投桃報李,也只不過是告訴人們,不忘初心,要懂得感恩,才會自得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