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將心比心有感300字
2023-09-12 18:03:50 1
篇一:讀《將心比心》有感
今天,我學了《將心比心》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阿姨給老奶奶開門和媽媽鼓勵小扎針的事情。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中要將心比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但是,社會之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將心比心對待別人。有一天,我在公園裡玩,有一位老奶奶在掃地。忽然,一位年輕的小夥子經過這裡,老奶奶的掃把無意中掃在年輕人的鞋子上,老奶奶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可是,年輕人卻痛罵起來:「老太婆,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嗎?你要知道,我的鞋子是名牌貨,你一個月的工資也買不到!」這時,老奶奶火了,和年輕人吵了起來,他們倆你一言,我一語,誰都不服輸。看到這裡,我心想:「假如年輕人能誠誠懇懇地說一聲『沒關係』,這件事就會平息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碰到這種類型的事情機會很多,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將心比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我們這個社會就會健康。
篇二:讀《將心比心》有感
今天,我讀了《將心比心》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薑桂華陪著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
有一天,薑桂華陪著患病的母親去輸液。年輕的護士為薑桂華的母親扎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裡,眼見針眼處鼓起了青包。只見薑桂華的母親輕輕得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次果然成功了。那位護士告訴薑桂華和薑桂華的母親說她是來實習的,這是她第一次給別人扎針。護士說完就給薑桂華的母親道了謙。薑桂華的母親對護士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他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他給患者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薑桂華聽了她母親的話,薑桂華的心裡充滿了溫暖與幸福。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薑桂華的母親的寬容這個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去學習薑桂華的母親的這個品質。
篇三:讀《將心比心》有感
《將心比心》這一課我深受感動,文章寫了奶奶對作者講的一件事,和作者一次陪母親去醫院輸液時發生的一件事。
文章的最後一自然段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個自然段。如果我們在生活上能夠將心比心,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這句話是我想到我遇到的一件事。記得在我五歲的時候,一次我在家裡畫畫,爸爸說:「苒苒,畫一隻正在吃羅布的兔子吧!」我聽了十分高興,於是便拿起鉛筆在紙上畫了起來,爸爸坐在我的旁邊看著我畫,可不知為什麼,我的手總是在抖,是不是我太緊張了?想完後我便控制住自己,便更加仔細的畫了起來,可是,無論我怎樣認真就是畫不好,爸爸摸著我的頭,和藹的說:「加油,孩子,爸爸相信你一定能畫好!」聽到爸爸的鼓勵我很高興,果然這一次畫得很漂亮,爸爸還鼓勵我說:「苒苒,你真像個小畫家呀!」我會心的笑了。
這件事我記得很清楚,我也決定用自己的鼓勵溫暖更多的人。
篇四:讀《將心比心》有感
我們班上有個別同學會突然在課堂上發出一聲怪叫,引來同學們的一陣鬨笑,當這個同學為他的「傑作」得意時,他是否知道,他是在影響其他同學上課,也影響了老師講課,如果不是他而是別人這樣做,他又會怎麼想呢?這讓我聯想到我們剛剛學的課文《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是一個成語,意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篇文章以「將心比心」為題,通過兩件事來說明這道理,第一件事講的是奶奶去商店,在她前面的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奶奶跟上來才鬆手,當奶奶道謝時,這位阿姨說她的媽媽同奶奶的年齡差不多,她希望她的媽媽遇到這種情況也人為她開門。第二件事是作者陪母親輸液,扎了兩針也沒扎進去,後來在母親的鼓勵下,護士終於扎進去了,母親給護士寬容和鼓勵,讓護士增加了信心,放鬆下來。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善待自己,都不知道首先要去善待他人這個道理,假如一個只顧自己痛快,不顧別人的感受,那他又怎麼期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和尊重呢?所以當我們在做事時都要想想假如是別人這樣做,你會怎樣想?
篇五:讀《將心比心》有感
這一段時間,我們把第二單元的課文學完了,這一單元主要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信用、誠實的人,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是《將心比心》這篇課文了。
課文主要講了兩件事。其中一件事情是:奶奶去商店,有個阿姨幫奶奶推開大門。當奶奶向阿姨道謝時,阿姨說希望自己的母親遇到這種事時,也有人為她開門。第二件事情是:我和父母去輸液,有個護士扎了二次也沒扎進,經過母親的鼓勵第三次終於成功了!
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將心比心,比如在大巴上給老人讓座……我沒有再大巴上給人讓座,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我在大巴上就給老人讓座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如課文中所說的: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付出一份敬意,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也說明了「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之後將心比心,這樣別人才會對你那樣。我們在大巴上應該給老人讓座,在路邊背老人過馬路,讀了這篇課文,我從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使我終身難忘,要真心對別人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能欺騙別人。
篇六:讀《將心比心》有感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將心比心》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讓我深受感觸。
《將心比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奶奶給作者講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奶奶去商店遇到有位阿姨為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原因是阿姨也希望別人能為自己的母親開門。第二件事是作者陪母親去醫院輸液,護士扎了兩針也沒有紮上,作者想抱怨幾句,而母親平靜的眼神讓作者收住了湧到嘴邊的怨言。作者通過講這兩件小事雖不起眼,告訴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寬容和解。
其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將心比心的事,比如: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同學之間發生矛盾;遇事和爸爸媽媽想法不一致等等。如果我們不將心比心,就會產生很多誤解,而導致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出現很多不愉快的現象。學了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以後該怎麼做;儘量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與人發生口角、產生矛盾的時候學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跟人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學會寬容、體諒別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好評,我們生活的社會大家庭才會更和諧、更美好!
篇七:讀《將心比心》有感
今天早上,我們複習著我們昨天學習的課文,第八課《將心比心》這篇課文讓我最感動的是:一天,奶奶去超市,她前面的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奶奶過來才放開了手,她說她希望在這種情況下也有人為她的母親開門,第二處是我帶媽媽去輸液,護士扎了兩針也沒扎到血管裡,針眼處已經鼓起了青包,我正想抱怨幾句,卻看見母親平靜的眼神,當母親說:「我真希望她第一次給病人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聽了這句話,我的心溫暖了許久。
再想想我以前的做法,在公交車上,我看見一位老奶奶上了車,當時公交車上已經沒有座位了,老奶奶只能在擁擠的人群中站著,這時,老奶奶後邊的一個比我還小的小朋友把座位讓給了老奶奶,老奶奶笑著撫摸著他說:「謝謝你!小朋友。」現在回想起來,我感覺很慚愧,我以前是這麼不懂事。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善待自己,殊不知「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假如我們每個人不是被動地去等待被愛,而是主動地關心愛護他人,那麼你就會處處得到別人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