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四大才女兩個成了女道士(唐代34)
2023-09-12 08:39:12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和代表,而孕育唐詩的唐朝更是擁有許多出色的才人,從《全唐詩》一書收錄的近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出,盛世大唐的才華橫溢,這其中不乏有許多的才女,她們從一堆著名才人當中脫穎而出,比較熟悉的上官婉兒、李季蘭、薛濤、魚玄機四位就被稱為"唐代四大才女"。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鏡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一首《彩書怨》將相思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認識了上官婉兒,也對她的一生充滿好奇,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才會擁有如此濃鬱的思念?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字婉兒,又稱上官昭榮,陝州陝人,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在她年幼時,武則天為了鞏固地位,和許敬宗構陷上官婉兒父親等人謀反,下令上官家族男性斬首,女性為奴。作為上官家的女兒,婉兒陪著被貶為奴的母親在掖庭局裡生活十多年,這期間婉兒跟隨母親學習讀書寫字,十四歲的上官婉兒不僅擁有美麗的容貌,更是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也正是她的才貌雙全,吸引到武則天,並被召見。武則天免去婉兒奴婢的身份,並安排她整理奏摺、起草文件等,上官婉兒的聖旨寫得辭藻華麗、語句精美、文藝通暢,令武則天十分高興,
便調任她負責管理宮中詔命,在武則天稱帝後,上官婉兒也參與朝政,權力很大。
我們熟悉的"梅花妝"也是上官婉兒不經意間創造出來的。有次上官婉兒得罪了武則天,本應處死,但是武則天的不忍心,將死罪改成黥面(用刀在臉上刻花再塗墨),本應該毀容的婉兒,請求武則天在她臉上黥上梅花圖案,並把墨色換成紅墨,這就是"梅花妝"最初的樣子。
上官婉兒一生被困在皇宮中,到了出嫁的年紀卻遭遇滅門的捉弄,被迫與丈夫分離,文章開頭提到的《彩書怨》或許能看到婉兒的心結。首聯點明地點、時間和主題——深秋時節對丈夫的懷念,秋天的洞庭湖,樹葉片片飄零,相聚的時間總是很短很短,期待的時問總是很長很長。秋天又來了,滿江的紅葉向洞庭湖悠悠飄去,而你卻在迢迢的萬裡之外。秋夜長,相思更長;只有寒露帶給悽涼,只有月兒與我為伴。只開頭十字,便將相思寫的淋漓盡致。頷聯寫出了思婦只怨,月落夜深,錦屏中仍空虛無人,閨房孤寂,由"思"生怨,頸聯加深了"怨"字,尾聯"無別意"既表達了相思,又表達了她對丈夫的關心。她承受著上官家族被血洗的悲痛,還要在仇家武則天面前當差周旋,討其歡心,這首詩看似是在表達與丈夫長久分居的悵然和思念,實則是在表達自己人在江南,心在薊北的悽涼身世。
上官婉兒才能出眾,又在唐朝的文壇上有一席之地,然而她捲入了唐朝複雜的鬥爭中,在武氏、韋氏和李氏三家勢力內周旋,最終在唐玄宗李隆基剿滅韋氏叛亂時將她一起誅殺了,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殞,令人惋惜。
在唐朝眾多道姑詩人中,李季蘭才氣頗高,據說她自幼聰明伶俐,才華過人,六七歲的時候就會寫詩了。"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鬢散,更念木枯榮。"這是她寫得一首詠薔薇的詩,她的父親看到後認為小小年紀就寫出這樣的詩句,長大後難免會放縱失行,因此在她十一歲時,就被父親送去剡中的玉真觀做女道士,希望藉助青燈黃卷調理性情。
唐朝的世風開放在修行之地也同樣有所體現,道姑們在社會上享有多種優遇,沒有繁雜的事務,生活無拘無束,自由浪漫,常常雲遊四方,與山水為伴,與文人騷客交遊聚談。唐代士大夫與女道士的戀愛,大多是短暫的,常以追求愛情的自由開場,以分離的悲劇收尾,即"發乎情,止乎禮義。"李季蘭在做了女道士後,廣結好友,又長相俊美,工格律,善瑤琴,引得無數文人前去拜訪,陸羽、皎然、韓揆、劉長卿、閻伯鈞、蕭叔子等當時有名氣的文人,很多都成了她的密友。
李季蘭女道士的身份改變了她自身的環境,充實了她的人生。她雖一生未嫁,詩裡卻飽含相思之情。有次午後,李季蘭趁觀著和其他道友午睡偷溜到觀前不遠的溪邊漫遊,然而在溪邊遇到了一個青年,並與青年一起泛舟,在交談中得知,青年是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兩人一見如故,談詩論文,登山覽勝,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此後,兩人時不時在溪邊約會,相伴遊山玩水,飲酒賦詩。朱放還會以遊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觀,暗中探望李季蘭。好景不長,朱放奉召前往江西為官,兩人不得不揮淚告別。朱放為此還作了一首《別李季蘭》"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收錄在《全唐詩》的卷315,雖然各處異地,但兩人常有書信來往。李季蘭像丈夫遠行的妻子一樣等著朱放,等待的痛苦也讓她寫了許多悠遠纏綿的詩句"望遠試登山,山高清又闊。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鬱郁山木青,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朱放由於官場事務,無暇到觀中看望昔日情人,有情人終究還是沒能相守到老。
古代的女性,即使十分有才華,也擺脫不了地位低下,情路坎坷的命運。李季蘭也是如此,在等待朱放歸來的日子裡,遇到了另一名談得十分投機的中年男子——陸羽。兩人從開始的談詩論文到惺惺相惜,成為心意相通的摯友,後來化為互訴衷腸、心心相依的情侶。在李季蘭生病,臥於木塌之上無人照料時,是陸羽趕到她身邊,為她煎藥煮飯,悉心照料。為此,李季蘭還寫下一首《湖上臥病喜陸羽至》"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以此來答謝陸羽。然而沒多久陸羽便不再輕易與李季蘭再會了,李季蘭也因此得了相思病。
美麗多才的李季蘭怎麼也沒有想到,一次普通的贈詩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公元784年,唐德宗興元年間,朱漬起兵反唐,以失敗告終,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本應與李季蘭挨不到邊的政壇鬥爭,卻因為在在朱漬的府上查出了李季蘭曾經寫給朱漬的詩,只談詩談情不問政治的李季蘭,怎麼可能料到朱漬以後會反叛呢?李季蘭,就這樣被唐德宗處以通匪之罪,下令亂棍撲殺。
薛濤大家應該不陌生,她和元稹的風流韻事也是津津樂道。薛濤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可能是風塵女子,多情溫婉,才華橫溢,是唐代不可多得的女詩人。薛濤和古代其他的才女一樣,也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薛勳在京城當官,獨生女的薛濤更是格外的受疼愛。然而命運對薛濤開了玩笑,父親因直言不諱,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去四川,沒過幾年又因重病撒手人寰,只留下薛濤和母親相依為命。由於母女倆沒有生計,生活陷入困境中。14歲的薛濤,迫於無奈,選擇了加入樂籍。薛濤容貌上乘,又出生文學世家,對於音律、詩賦自然也不在話下。
後來薛濤遇到韋皋中書令,因為一首大氣磅礴、意蘊深厚、毫無男女私情的詩讓薛濤名聲大噪,還成為韋皋身邊的紅人。韋皋還向朝廷上書,希望能手語薛濤"校書郎"的稱號,雖然薛濤未能如願當上校書郎,但是民間依舊稱呼她為"女校書"。然而飽受器重的薛濤在受賄這件事情上,來者不拒,做的較為輕率,最終被韋皋貶到松州,以示懲罰。薛濤寫下《十離詩》表示悔意。這次磨難,讓薛濤看清了自己,不久她脫去了樂籍,重回自由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
元和四年,41歲的薛濤遇到31歲的元稹,一見鍾情。41歲的薛濤付出了所有的愛與激情,寫下了《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然而,多情才子薄情郎的元稹並沒有為薛濤停留,一去不歸。薛濤對此表示理解,將常穿的紅衣換成了道袍。最終,在自己的吟詩樓裡,孑然一身,平靜的度過晚年。
4、魚玄機:放蕩不羈女詩聖
唐代第四位才女魚玄機也是因愛斷送了自己的一生。魚玄機,原名魚幼薇,父親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窮秀才,由於自己的仕途不順,就把心血都用在培養獨生女兒上。不負父親的期望,魚幼薇五歲就能背誦百餘首詩,七歲便會自己作詩。然而父親的早逝讓本就清貧的家庭雪上加霜。
溫庭筠就在這時候出現,開始時常接濟魚家母女,還免費給魚幼薇當老師。在一天天的陪伴中,正值青春年少的魚幼薇對溫庭筠芳心暗許,然而溫庭筠則對魚幼薇的真情躲躲閃閃,假裝不知。在溫庭筠的撮合下,魚幼薇接受了貴公子李億的感情,並成為李億的妾。三個月後,李億將原配裴氏接來。初次見面,魚幼薇就被裴氏毒打,後來幾天更是連續大打出手,更逼迫李億休掉魚幼薇。李億由於捨不得魚幼薇,便找了一處僻靜的道觀將其安置在裡面,並承諾會經常來看她。這一等就是三年,三年後魚幼薇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早已經帶著原配遠走高飛。
魚幼薇的容貌,滿身的才華,一時間讓京城無數風流才子爭相踏進道觀。這時一位長相清秀,身材魁梧的樂師入了魚玄機法眼。但一日魚玄機外出,樂師卻跟魚玄機收留的侍女在一起,氣急敗壞的魚玄機失手打死了侍女後自己也被處死,就這樣了結了傳奇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