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淳風資料(唐代神秘人物李淳風)
2023-09-12 18:40:33
李淳風,生於公元602年,卒於公元670年,唐代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文史家。很多人是通過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和預言圖書《推背圖》了解到他的。由於電視劇中,他扮演著一名道士,而《推背圖》呢,又是集易學、天文學、謎語等為一體的預言書籍,再加上他父親李播棄官從道,所以,對於李淳風人們總感覺他很神秘。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判與認識要拉開時間線,要了解其生前的一些內容,還要知道在他以後的人和事,要把其放在一個時間中點上來研究,這樣才能全面掌握真實情況。古代由於科學、技術、工具、政治制度等歷史現實的限制,人們認識事物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也是在不斷地理性化和科學化。從歷史長線來看李淳風,一點也不神秘,他可是世界級的古代科學家和歷史文化名人。
在很多學者都難以問津的曆法編撰方面,李淳風四十載如一日的研究、推算、觀測《戊寅元歷》,最後編制《麟德歷》替代之;國子監算學館需要數學教材,他系統總結唐代之前的數學成就,編注「十部算經」,讓零散的數學知識系統化走進學堂;受詔參與「唐修八史」,負責撰寫《晉書》及「五代史」,全面搜集、整理和總結史實;在天文學、數學、史學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產生了深遠影響,除此之外,他還是世界上最早給風定級的人,也可以說是氣象學家。
風,就是空氣的水平運動。說到風,一般就涉及兩個概念,風向和風速。風向,風吹來的方向。風速,風力的大小。空氣的運動,受到太陽輻射熱的影響,有時運動強烈,有時運動溫和,也就是人感受到的風力(風速)的大小。風大、風小怎麼具體量化呢?在唐朝以前,是沒有關於風強度的定量描述。由於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不知道風力的大小,就無法做出預判,其經常造成災禍。為了及時測報風力大小,李淳風立志給風定級。
李淳風在長期記錄、觀測、思考的基礎上擴展風向並給風做了定級,這些氣象學成果記錄在他的代表著作《乙巳佔》中。《乙巳佔》中記載,李淳風製作風向儀,「於高迥平原,立五丈長竿,以雞羽八兩為葆(羽蓋年),屬於竿上,以候風」,將原來風的8個方位擴展到24個方位,進一步具體了風的來向。同時,他依據風力對樹木的影響及損壞程度將風力定位10個等級,在《乙巳佔》第十卷《佔風遠近法》中詳細描述與記錄。
李淳風詳細觀測風吹來時,樹木的葉、枝、幹發生的動態,將風力大小劃分為十個級別:一級風,樹的葉子吹動;二級風,樹木的枝條發出聲音;三級風,樹枝被吹得搖動;四級風,樹葉被吹落;五級風,樹木的細枝條被折斷;六級風,樹木的粗枝條被折斷;七級風,樹木被吹斷,沙石飛上天;八級風,樹木及根被拔起來;再加,無風和輕微的風。
李淳風通過身邊樹木的動態來給風定級,雖然定級有些粗糙,但能夠用定量的思維來表徵風已經非常了不起。給風定了明確的級後,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才能直觀的觀察和感受風,以趨利避害。
英國海軍少將1806年弗朗西斯·蒲福,在指揮H .M. S.伍爾維奇號戰艦期間,根據風對船帆的推進效應把風定為0-12級,這是外國人關於風定級的最早記錄,他的這一成果,要比李淳風的風力定級晚1100多年。
李淳風,真是非常厲害的人,用現在的口語來說就是:牛人一個。他,其實一點也不神秘,而是成果豐碩的科學家,是世界上最早給風定級的人。讓我們翻開角落裡的史書,多多去了解他背後的故事。
擴展閱讀:
李淳風「挑刺」這部曆法40餘載,後編訂新曆法,連日本都採用
6000多年的漫長歲月,陝西人的身高卻只增長了6釐米
此陝西人父親是道士,他卻是歷算奇才,25歲就挑戰權威
唐朝此歷算奇才是跨界高手,編注數學教材,英國專家都高度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