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為簡——新移動互聯時代的呼聲!
2023-09-19 03:08:45
自從2007年蘋果開始銷售第一代iPhone和谷歌推出安卓系統至今,新一代智慧型手機迅速經歷了從起步、普及到騰飛的歷程。截至2013年,智慧型手機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基本完成了替代功能手機的過程,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換言之,說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日用品」毫不為過。
但是,隨著智慧型手機進入「日用品化」階段,產品同質化現象也愈發嚴重。從2012年的「多核大戰」開始,經過2年的硬體軍備競賽,現在的手機已經很難通過硬體去與競品拉開差距。一方面,智慧型手機的硬體參數正在逐漸被淡化,而另一方面,消費者對硬體參數的追求也日趨理性。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不再盲目追隨那些看上去高深莫測、「不明覺厲」的性能數據,轉而專注於一款手機能為自己帶來的實際體驗。
在手機形態沒有出現革命性進化的時代, Android陣營中提升用戶體驗的重任,只能落到手機ROM的肩上。從某種程度上說,ROM對於一款Android智慧型手機的意義絲毫不亞於硬體。如果把手機比喻成人體,ROM就是大腦,硬體則是骨骼和肌肉,只有大腦才能決定人最與眾不同的部分。可以說,ROM是比手機硬體更為重要的價值支撐。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個手機廠商的定位再也不應該是一個純粹的硬體製造者,而是一個集大成的服務提供者,進而實現「手機即服務、服務即手機」的軟硬融合。當然,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一定要有系統平臺集成搭載符合用戶需求場景的服務與內容。這也是為什麼近段時間的一些新興手機品牌在創立之初就定下了「ROM先行」的路線。
作為承載手機功能和與消費者溝通的平臺,ROM是手機易用性最直觀的體現。廠商對於ROM的開發就像對一間毛坯房裡的裝修,既要體現使用者的品味,同時還要兼顧功能的實用。同樣的一間房,不同的裝修風格會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為了追求「豪裝」的效果,各種功能繁雜的「發燒級」手機應運而生,不過事實證明,「更多的功能」並不等於「更好的體驗」,相反,它卻成為了與用戶之間無法逾越的屏障。大量無法卸載的預裝APP造成手機頻繁的卡頓、死機,並最終只得成為躺在手機裡的「殭屍」應用。在手機日漸成為人們嚴重依賴的工作與生活伴侶的今天,繁雜、笨重、花哨不實的系統體驗,都會形成羈絆與負擔,於無形中吞噬用戶的時間與精力。
手機的發燒文化具有極為顯著的邊際效應,興起之初可以促進產品的忠誠度和發展效率,到一定程度後發燒的反作用就會凸顯,如果仍一味推崇發燒、極客標籤,追求功能的致全,使得原本為了提升用戶體驗的ROM變成繁雜的雜貨鋪,反而會遭遇用戶牴觸。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大發展,智慧型手機已經從少數發燒用戶手中的高科技產品轉向普羅大眾的日用必需品,也到了該退燒的時候。好的ROM平臺應該給用戶呈現一個最簡單易用的交互空間,讓哪怕是第一次接觸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也能輕鬆上手,或是無需進行挖地三尺的探究也能掌控手機的各項便利功能。實際上,絕大多數用戶需要的僅是一款易用的ROM而已。單純的「做加法」對於大多是用戶來說只能成為美好的累贅和負擔,所以,ROM要做的就是把用戶從繁雜無用的功能中解脫出來,為用戶剔除掉不需要的累贅。
因此,當面對「加法」和「減法」的博弈時,選擇了「減法」,化繁為簡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用戶是產品的使用者,所以簡單實用才是最好的體驗。無論是蘋果還是Google,他們都在OS的迭代中遵循化繁為簡的原則,不斷減少用戶實現某一目標的步驟,讓系統更加人性化。實際上,最好的產品設計原則只有一條——Don’t Make Me Think。
國內手機品牌在化繁為簡的道路上,也不乏先行者。以ROM先行的IUNI就將「化繁為簡」的原則做到了IUNI OS的血液之中。從UI設計到功能模塊都追求簡潔易用的特性,僅保留最核心的系統功能,捨棄看似炫酷但並不實用的系統模塊,優化ROM性能,提升用戶體驗。當然這些系統架構上的簡化可能有的並不明顯,不過IUNI在對第三方Apps的態度上,則是將化繁為簡發揮到極致——採用了真正意義上的零預裝,ROM本身不預裝任何第三方Apps,徹底把選擇的權利交還給用戶。如果其它品牌也希望以「化繁為簡」來提升用戶的體驗,IUNI OS的一些做法倒是可以參考的教科書。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旨在讓更多的人樂享移動互聯的便利,ROM系統簡潔化也正是為了這一目標的達成。科技發燒文化或許會在最初贏得部分極客的芳心,可是當產品開始走向大眾化和日常化之後,最終需要回歸原點。去冗存根,化繁為簡,把手機使用的門檻降到最低,還給用戶一個最純淨的ROM應是大勢所趨。
卡裡.紀伯倫說: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在移動網際網路新時代,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選擇,不正是所有手機廠商的「最初目標」嗎?
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