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完工了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什麼不做成運河)
2023-09-19 03:12:50 4
小本認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初心,決定了不可能採取封閉式,也不可能做成運河!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為什麼有運河?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要向北方提供工農業用水,主要利用京杭大運河來輸水,通過十三級泵站,逐級抽水北送,進入東平湖後,才分水兩路,一路過黃河後自流去天津,一路朝東向膠東供水。
這就要考慮大運河的航運,考慮通過水汽蒸發增加溼度造福北方人民,考慮供水成本(封閉式成本更高),考慮日常維護便捷,還要考慮沿途水位的調節(運河不是穿過湖泊,不是直接利用湖面,而是傍著湖泊走)。
更關鍵的一條,就是水運具有成本低的天然優勢,另外,內陸運河還方便維護,更具有戰略上的安全性,因此,粵贛大運河、平陸運河才提上日程,而更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面前,肯定要利用到極致。
從目前來看,大運河將在近期實現全線通水,也就是說,「立交穿黃」已擺上桌面,大家拭目以待。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如何保證水質?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是向北京輸送優質的生活用水(大部分一級,至少是地表水二級以上),是通過提高丹江口水位,一路自流到北京。
為了保證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優質水,至少是二類水),在漢中,養殖業不能搞,礦業也不能開採,基礎性化工業更不能上馬,稍微汙染大的重工業也是受限的,連許多傳統的手工作坊(網友的豆腐業)都不得不關閉。。。小本印象中比較富裕的漢中平原,竟成了窮窩窩,與陝南的安康、商洛一樣,全成了「五線」城市。為了保水質,陝南的犧牲,不小。
同樣,為了保證南水北調中線的水質,還放棄了通過三峽大壩向丹江口水庫補水,因為三峽水庫水質達不到要求,而只能向丹江口水庫下遊補水(「引江濟漢」工程)滿足江漢平原的用水需求;某種意義上講,漢江平原,漢江的水運,甚至是需要從漢江調水的鄂北地區,也是作了犧牲的。
為了保證南水北調中線的水量與水質,近期還開建了的「引江補漢」工程。這個超級工程這個工程的輸水隧洞總長194.3公裡,就是一個超級隧洞,可實現全程自流,不用提水(壩上方案要先提水),算是一勞永逸。這個超級工程,將會把三峽水庫的水,引入到漢江丹江口水庫的壩下,不入丹江口水庫,不影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質,還可以有效保證和增加引漢濟渭工程的水量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量,另外,漢江下遊襄陽等地也能用到長江水了。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了保水質,還放棄了更便宜的管道輸送,或更好管理的密封式溝渠。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通過露天渠道流水,才可以在陽光照射下殺菌,不容易長青苔等陰暗物,進而確保水質。
至於南水北調的水冬天會結冰,這是事實,理論上,低緯度向高緯度地區輸水,還會有凌汛,但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建造初期,就考慮到了,要麼通過覆冰,冰層下輸水,要麼有除冰的節點(措施)。
為了保水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雖然修成了露天的敞開式水渠,卻不接受沿途的河流補給(隔離狀態),也不接受水渠兩岸的雨水,讓水渠處於獨立運行狀態。當然,中線工程還是要對沿線城市進行補給滋潤,也接收露天雨水,還通過水汽蒸發增加溼度造福北方人民。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什麼不做成運河?
說到這兒,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什麼不能做成運河,答案呼之欲出!
其一,就是確保水質,這是最關鍵因素,因為船隻的汙染是多方面的。
其二,確保水質的安全,有船就有人,就有碼頭,不好管理,也無法隔離。
其三,京杭運河是一直存在的,且地勢平坦,後期的工程(各類橋梁、河流)都是尊重、考慮了京杭運河的運輸功能的;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新事物,雖然有約100米的落差,保證了全程自流,而且一路優先(優先級很高),但有的地方架渡槽,有的地方倒虹吸,有的地方穿河底挖遂道,這就是後期工程的悲哀(既要尊重既有的工程,又要保證隔離,還要想實現自流),沒條件確保航運。
其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了確保水質,還寬渠淺底,不接受沿途河水補給,這顯然不利於航行。
其五,京杭運河,是一個綜合性工程,除了航運,還有防洪、旅遊、灌溉的功能,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顯然沒有這些功能設計。
其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航運、補給地下水、防洪、灌溉等其他功能,可以通過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複線來實現。
小本認為,目前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初心,決定了不可能採取管道式與封閉式,也不可能是一條多功能的運河,而只是單純的確保水質的自流式的水渠!
能否建一條南北等水位運河(超級乾渠)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複線?
目前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不能做成運河,但以後中線工程的複線還是可以設計出包括航運、防洪、旅遊、灌溉、補給地下水、生態調控等功能的。
小本認為,可以建設一條貫穿淮河、黃河(不交匯不參與)、海河中上遊的南北等水位運河(超級乾渠)。
在華北,修建南北等水位(海拔)平行乾渠,串連南北大小河道,充分利用南北汛期時間差洩洪,平時實現淮河水南水北調,也可以充當一個大水庫,還可以當作運河用來航運!
在華北平原,還是應搞幾個大點兒的能應付百年一遇的洩洪主幹道(大河),直接暢通高速入海;還得搞幾個更大的調蓄性湖泊或溼地;依據南北汛期的時間差,不妨修一條等(海拔)水平線的較寬、較深的南北超級乾渠,平時當運河,當水庫,當南水北調工程(中線複線)用,汛期直接作為超級水渠在南北間相互洩洪。
「引江補漢」這個超級工程,長遠來講,還可以跨過漢江,直接向北方或淮河上遊補給生態水,這也是南北等水位運河的主要水源。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