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後實是什麼意思(先聲後震或先震後聲)
2023-09-19 06:36:37 2
《解開地震成因的真相》長篇連載(52)
——用中國智慧揭開地震成因之謎
作者:張寶盈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下冊《地震成因》)此處是作者原稿,與正式出版的「潔本」文字略有差異。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接上篇)
9.12地震先聲後震或先震後聲證明電磁共振成因
一個重要現象是,一些地震是先發出地聲,而後才地震的,一些則是先發生地震,而後發出地聲的,更能證明地聲是地下雷電或伴有雷電的地下龍捲風產生的,而不是「巖層破裂」導致的。因為巖層破裂導致地震,必然是地聲與地震同時發生(巖層不斷裂,就不會發聲)。
例如:
謝家榮《民國九年十二月甘肅地震報告》載:「定西縣,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七點地震甚烈,……是晚共地震七次,最烈三次,皆發鳴聲,轟如雷鳴,勢撼山嶽。以後或鳴或不鳴,或鳴于震先,或鳴於震後,不一定。」
清·蔡仲光《謙齋文集·地震說》卷四載:浙江,「康熙七年,六月甲申夜人定時,地有聲,如沸萬斛之米於鼎,如潮轉於溢核口而吸,已而大震,食頃乃止。」(先有聲而後發震)
陳少巖、張樹雲《大荔舊志存稿》卷一載:「(光緒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夜半,地先吼隨震。」
新疆地震局綜合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豐縣東1924年7.25級地震考察報告》(1979年)載:「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七月三日、十二日,新疆民豐……大震前在地震區人們普遍聞到地聲,似雷聲和車輪滾動聲或颳風聲。地聲後緊接發生地震。」
童振藻《雲南地震考》51—56頁載:「雲南大理,民國十四年三月,自十六日至四月二日約震百餘次……則每震之先,地內聲響,似地氣鼓蕩,如鼎內沸水澎漲然(這樣的聲響信息,也明顯地顯示出電磁特徵)。當震勢強烈時,地面往來撞動,凡未倒屋柱,左右扭動,甚至器物可自地面掀高尺餘……」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級地震時,《地學雜誌》(1922年)中也寫到:「據各縣報告,十六日之地震,二十一縣中,先聲後震者十一縣,先震後聲者二縣,同時並至者三縣,先後不定者四縣,未聞聲者一縣。」[5]
為什麼會出現先聲後震或先震後聲這樣的現象呢?實際上,人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地震是指地面運動。地面運動是地下龍捲風與地殼發生同頻共振,導致地面旋轉晃動和/或地下閃電的衝擊波導致的。「先震後聲」是地下龍捲風一開始形成便與地殼發生同頻共振,導致地面旋轉晃動,隨後才發出地聲。而「先聲後震」則是發生地下龍捲風後,一開始龍捲風的角頻率與地殼固有頻率不同,未發生同頻共振,直到後來頻率變化到與地殼固有頻率相同,才與地殼發生同頻共振。
所以會先聽到地聲(如風聲、雷聲等),隨後才發生地面震動。而巖層破裂導致的地聲(實際上這樣的地聲可能很微弱,根本傳不到地面上來),除了聲波傳播造成的滯後外,是不會出現「先聲後震」的。
《順天時報》1917.9.14(4)載:「四川災異志」「當動之前一夕,自流井火井忽然大嘯,聲殷然如雷,……至次日而地動五十分方止」。
在地震前一天,自流井火井便忽然大嘯,發出了雷鳴一樣的地聲,但當時並未出現地面震動,說明當時雖然已發生了地下龍捲風和閃電,但龍捲風的角頻率與地殼固有頻率不同,未發生同頻共振,到了第二天龍捲風才與地殼發生同頻共振,引起了長達50分鐘的地面震動。
9.13地聲具有方向性、遊走性證明電磁共振成因
歷史資料表明,地聲常具有某種方向性、遊走性,或自南向北,或自西向東,等等。這樣的現象也恰恰證明了地震是地下雷電或伴有雷電的地下龍捲風導致的。因為如第四章第12節所述,閃電的發生常常是在一個很強的正電荷中心和一個很強的負電荷中心之間被「梯級先導」和「回擊」打開一條通路,且連續發生多次先導和回擊,因此才會使雷聲具有方向性、遊走性。這與空中雷聲也常常具有這樣的方向性、遊走性,或自西向東,或自南向北……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見,地下的雷聲與空中的雷聲也具有完全相似的特徵。
當然,並不是所有地震地聲都有方向性、遊走性,而只是地殼內的「橫閃」即水平方向的閃電,相當於雲間閃電類型的地震才會出現具有方向性、遊走性的地聲。這是一種罕見類型的地震。
如果是「巖層破裂」導致地震則應該是整個巖層同時斷裂,不會有這樣的方向性、遊走性。其實巖層破裂根本不會發出極強極大的類似雷聲、炮聲的地聲。
明·趙應式《郾城縣誌》卷一二載:「嘉靖乙酉正旦昏,地大震,轟然若雷……聲自西南向東北去。」
佚名《地震記》載:「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保德州十二日亥未時,震聲響如雷。自南往北方去。岢嵐州並興縣申:十三日子時震如雷,連動三次,自西往東去。」
清·餘志明《徐州志》卷八載:「天啟二年三月初六日夜,地震有聲,自東南起,向西北去……」
此類記載極為多見,茲不一一。
另外,如本書第五章第一節「地光、地聲透露了什麼信息」所述,觀察記錄到的大地震地聲正是龍捲風的轟鳴聲,充分證明地震電磁共振(帶電粒子迴旋共振即地下龍捲風)成因。
(未完待續,接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