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登高的詩句有哪些(這首特殊的登高詩作)
2023-09-18 20:59:54 3
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登高望遠,題詩寄興,已成為我國詩詞史上的一大「看點」。
所以,在我國的古詩詞中,從來都不乏「登高」類的詩作。
最有名的如杜甫的《登高》,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司空圖的《九月八日》等等。
而登高類的詩作又因常常關係到「思鄉」「憶人」「感歲」等情感因素,所以它們的風格一般都比較悽涼。
不過,在諸多「悽涼」風格的詩作中,也有那麼一些作品另闢蹊徑,寫出了不一樣的韻味。
無關名氣,旨在分享大美;詩巷在本期所要分享的這首詩,就將「登高」之題,翻出了新樣,全篇既美妙又大氣,堪稱難得的一首佳作。
雪後黃樓寄負山居士
宋·陳師道
林廬煙不起,城郭歲將窮。
雲日明松雪,溪山進晚風。
人行圖畫裡,鳥度醉吟中。
不盡山陰興,天留憶戴公。
陳師道是江西詩派的一員,也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員,因為陳師道既可以取江西詩派之優點,又可以避江西詩派之欠缺,從而將詩寫出自己的風格。
題目中的「黃樓」為蘇軾在徐州任知州時,帶人所修建的一座樓臺;陳師道曾受蘇軾等人的舉薦,於元祐三年任徐州教授。
這首詩就是寫於作者在徐州任職期間,「負山居士」為陳師道的朋友張仲連。此詩是作者登樓後因想念老友所寫,而它之所以能夠體現出「美妙」的一味,和陳師道受舉薦「有位可據」不無關係。
詩的首聯很美也很清幽:林廬煙不起,城郭歲將窮;作者登上樓臺,能夠清晰地看到山林中人家的屋頂,此時天色已晚,所以炊煙已散。大雪之後,整個城郭處於一片清寒之中,這樣的情景預示著一年的光陰即將結束。
從布局來看,這首詩的切題還是很及時的。前一句純景語勾勒,含蓄地道出「登樓」之所見,而後一句的「歲將窮」則從時間的角度間接地點出一個「雪」字。
為什麼說首聯很美?因為它既體現了畫面的立體感,也體現了畫面的色彩感。立體感來源於「林廬」「城郭」與樓臺的高低呼應,而色彩感則來源於這些物象協調搭配下的自然塗抹。
讀首聯,不但給帶人一種古樸、幽致的感覺,還能給人一種廣闊、靜謐的感覺;讓讀者在拉開視野的同時,也澄澈、開拓了胸懷。
在頷聯中,詩的畫面感得到進一步的體現:雲日明松雪,溪山進晚風;夕陽的光線穿過雲隙照在裹滿雪的松枝上,看上去格外明亮顯眼,晚風從遠處吹來,在山中與寒溪上皆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讀這首詩真如賞一幅畫,它的每一聯都蘊藏著大自然特有的生機,雖然不是春天,但是諸個物象卻足以讓人為之心動。
作者的觀察頗為細膩,前一句捕捉了陽光照雪枝的那種美妙、可愛的形象。在這裡,無論是夕陽還是雲朵,無論是松枝還是雪花,都顯得玲瓏纖巧、高潔溫柔。在寒冷之餘,那抹淡淡的夕陽為畫面塗上了一層溫暖的色彩,於無形中提升、放大了美感。
而後一句中的「晚風」則將視覺、聽覺與感覺同時兼備起來,把風吹溪動、風來袖涼的這種意境予以詮釋,讓讀者能夠「眼之所到,皆觸詩懷」。此等乾淨、明朗的畫面和乾淨明朗的蘊意,用「美妙」二字不足以形容,但卻也只能用「美妙」去聊且形容。
眼前的景色讓作者沉醉,就連他自己也不得不發出讚美之聲:人行圖畫裡,鳥度醉吟中;人就如行走於圖畫裡一般,沉醉吟哦之中,有鳥兒從面前飛過。
從寫作手法與技巧而言,頸聯的前一句並不具備出彩的特點。但是,「人行圖畫裡」五個字卻偏偏能以平淡出張力。「圖畫」是啥樣的?相信任何一位讀者在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都會瞬間調動起想像力,結合詩的內容去自行做填充、勾勒。這就是前一句的作用所在。
後面一句則順著前一句,把「圖畫」中的具體另一場景描摹出來。作者在沉醉中暢心吟詠,鳥兒自由輕快地飛過;這種狀態是最和諧的一種狀態,它有著莊子「物我兩忘」和我國哲學理念中「天人合一」的境界蘊涵,把作者全身心陶醉於風景中,與自然界相契、相互動的精神世界表達出來。
「不盡山陰興,天留憶戴公」;作者寧可不去拜訪朋友使得自己盡興,因為這樣就可以將那些「期待」保留下來去長久地思念朋友。作者寫詩給朋友,直到尾聯中才以巧妙的方式將朋友點出。
尾聯中用了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即「王徽之訪戴」;王徽之想念戴逵,於雪夜撐舟而往,等到達朋友家門口的時候卻並沒有進入去拜訪,而是盡興又撐舟而返,此典故道出了文人雅客「重清趣」的至高境界。
作者這裡用這個典故,不但借其說明了眼底風景之妙,還以新穎的方式抒發了自己對友人別樣的思念之情,所以這裡的境界更高、韻味也更深。
寒雪明溪風作籟,詩情拈出恰疏狂;各位看官,對於陳師道的這首詩,你認為寫得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簡說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