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京兆尹梅花亂點壽陽妝(胡蝶夢中家萬裡)
2023-09-19 01:50:17 2
春 夕
作者:崔塗 (唐)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胡蝶夢中家萬裡,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這首詩有多個版本,「經」字一作「多」,「絕」字一作「別」字,「唯」字一作「移」字,「滿鏡」一作「兩鬢」。
「經」字,「絕」兩字的變化對文意影響不大,「滿鏡」還是「兩鬢」,很容易看出「兩鬢」是實寫,不如「滿鏡」更有詩意。倒是這個「唯」字,還是「移」字,究竟應該是哪一個,是需要費一番琢磨的。
詳加琢磨,「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這句之中,「唯」字換作「移」字更有道理。首先,從結構上來看,「移」字和上句的「動」字對仗吻合,且意思相近。單從律詩的要求來看,這裡也應該是「動」字。其次,從意思上來看,「華發春唯滿鏡生」這裡的「春唯」有點莫名其妙,「春移」就意思清楚了,就是說歲月移走,春天又來到了。
一般都把「故園書動經年絕」裡的「動」字解釋為動輒的意思,把它當做虛詞。也因為這樣,才對出了下句的「春唯」,因為「唯」字,只能當作虛詞來用,只有「唯有」這一個意思。但是,即使沒有上面對「唯」「移」兩字誰更合適的分析,也會感到「動」作為「動輒」來講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單用一個「動」字,來表示「動輒」這個意思,在古文裡很少見,更多的是用「輒」字來表示「動輒」這個意思的,或者「動輒」兩字並用。古人很少用一個「動」字來表示現代人常說的「動不動」的意思。仔細琢磨,這裡的「動」其實是和「動手、動身、動筆」的「動」是一個意思,就是著手做某件事情。「書動」,就是動筆寫信,或者寄信的意思。「動」和「移」都是實詞,動詞,並且在頷聯中能夠很好地對仗。
「故園書動經年絕」,一般都解釋為:家鄉的來信動輒幾年都收不到。這裡面有個想當然的誤解,就是把「故園書」當成了一個意思。首先,從律詩的對仗關係來看,下句的「華發春」既然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意思,則上句的「故園書」肯定也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意思。下句裡,「華發」是一個單獨的意思,「春移」又是一個單獨的意思。那麼對應起來看,上句中「故園」應該是一個單獨的意思,「書動」應該是又一個單獨的意思。其實,這一聯的正常語序和語法關係應該是:「書動,故園經年絕;春移,華發滿鏡生。」譯成現代的白話應該是:在拿起筆寫信的時候(或者:在寄信的時候),(想起)家鄉已經一年多(或者多年)沒有得知消息了;在又一個春天即將逝去的時候,(已然發現)鏡中的我已是滿頭白髮了。作者在詩文中做了語序的倒置。這種倒置一方面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做法,認為不按照平常說話或者散文的語序來組詞造句,會有抑揚頓挫之感,會有奇崛之感,似乎能增添詩味,能使詩句更有「嚼頭」;另一方面,倒置這種手法也確實能把詩句中的核心字眼突出出來,比如在這首詩裡,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倒置的技法確實突出了「故園」,突出了「華發」這兩個核心詞彙,隨之也就突出了作者的思想側重點。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移滿鏡生。」這兩句詩在古詩裡沒有太多過人之處,以上分析只不過是為了準確理解其含義。要說這首詩的過人之處,就在於頷聯「胡蝶夢中家萬裡,子規枝上月三更。」
這句對仗工整,但更為特別之處在於意蘊深邃,且極有意境。第一句化用了「莊周夢蝶」的典故,文意本來是「夢中家萬裡」 ,故土家園只在夢中才能見到,並且夢中的家園也還是隔著萬裡之遙。但是在「夢」之前加上了「蝴蝶」,意思就更深了一層。「莊周夢蝶」,是莊周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總之,是相互為夢。那麼在這裡這個「蝴蝶夢」,就是說,不僅作者在夢中遙見家鄉,家鄉(的親人)也在夢中遙見作者。意思就是只有在夢中,親人們才能見面。用上「蝴蝶」二字,就對同一件事情,從兩個方面來說,並且還讓這兩方面融合起來。既在事情上融合起來,更重要的是在感情上融合起來。
「胡蝶夢中家萬裡,子規枝上月三更。」這是一個流水對,兩者有時間邏輯上的承接關係。先是「胡蝶夢中家萬裡」,夢斷夢醒之後,現實的場景是「子規枝上月三更」。前者是雖然夢幻,但卻溫馨的。後者卻是完完全全的悽切。背後的情緒,我們完全能想得到,因為看著那窗外的一輪三更明月,聲聲哀鳴的子規,正是作者此時此刻心緒的完美對應之物。身如子規,心如子規。這兩句,刻畫出的場景十分悽切,但悽切中前一句有縹緲之美,後一句有畫面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