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還是姺姤(先後還是姺姤)
2023-09-19 08:21:07 1
一家子如果有兩個兒子
我們稱之為兩兄弟
兩兄弟先後都娶了媳婦
那這兩個媳婦的關係
我們一般在書面語中稱之為妯娌
而在新疆很多地方
妯娌被稱為「先後」
先後,方言音讀為【xiān hou】
是在描述同姓兄弟的妻子之間的關係時
使用的稱謂
先,指的是妯娌裡年齡較長先娶進門的
後,指的是妯娌裡年齡較小後娶進門的
「先後」不是彼此間的稱呼
而是對親戚關係的一種歸類和界定
舉例來說
一家子有兩個兄弟都娶了媳婦
弟弟和他的媳婦稱呼哥哥兩口子時
稱為「阿哥、嫂子」或者「大哥、大嫂」
而哥哥和他的媳婦稱呼弟弟兩口子時
一般就是直接叫名字,兩個媳婦兒之間
偶然會「姐姐妹妹」的互相稱呼
但卻不會互稱對方為「先後」
「先後」這個稱謂是間接使用的
如:「老王家弟兄雖多
但先後們關係處得很融洽」
「我們家先後幾個都是鍋上的能手
家裡頭請客不用從外面請大師傅」
「他們一門子弟兄一個比一個儾
都是先後們在檯面上唱戲呢」
「先後」不僅用來稱呼
親兄弟們媳婦之間的關係
也可用來稱呼堂兄弟們媳婦之間的關係
「先後」這個稱謂在中原官話、蘭銀官話
晉語等方言區內至今普遍使用
現代漢語把「先後」歸類為方言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古老雅致的稱謂
古代稱呼妯娌關係的詞語有:娣姒[dì sì ]
妯娌、築裡、先後等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時期
人們已經開始管妯娌叫「先後」,直至今日
《史記·孝武本紀》:
「神君者,長陵女子
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
唐代司馬貞所著《史記索隱》注為:
「即今妯娌也。孟康以兄弟妻相謂也。
韋昭云:『先謂姒,後謂娣也。』」
《漢書·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
見神於先後宛若。」唐代顏師古註:
「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師古曰:
『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為先後,
吳楚呼之為妯娌。』」
漢代劉熙《釋名·釋親屬》:
「長婦謂少婦曰娣。娣,弟也,以後來也。
或曰先後,以來先後言之也。」
漢《爾雅·釋親》:
「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
晉·郭璞註:「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
三國《廣雅·釋親》:
「妯娌娣姒,先後也。」
宋代《廣韻》:「先後猶娣姒。」
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親》:
「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
故婦從其夫而亦有先後之稱也。
先後,亦長幼也。」
又:「或言娣姒,或言弟長,或言先後,
或言長婦稚婦,其義一也。」
明李實《蜀語》: 「嫂與弟媳曰先後。」
李恭《隴右方言發微》:
「今隴右兄弟妻相謂猶為先後。」
章炳麟《新方言·釋親屬》:
「今山西太原以南,兄弟婦稱先後。」
先後,普通話正音讀為【xiān hòu】
指「先和後,早與晚」
「前後相繼,陸續地,接連地」
《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楚辭·離騷》: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唐代韓愈 《南山詩》:
「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後。」
而「姺姤」一詞是後來才出現的
因為「先後」容易引起歧義
人們循音找字
用更形象的會意字「姺」和「姤」
組成「姺姤」一詞來代替「先後」
「姺」在讀【 xiān】音時指的是
「輕快旋轉的樣子」
「姤」【gòu】,指「相遇、邪惡、善」
也同「妒」
這個「姺姤」一不小心
就會讀為【xian gou】
一聽就能讓人聯想到「構陷」
活脫脫是宮鬥劇裡後宮嬪妃們的手段
真不是是啥好詞
另:甘肅隴西一帶,如在漳縣
妯娌間互相稱呼為「相花伍」
查遍各種資料,未見詳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