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讀後感
2023-09-16 03:42:50 1
篇一:魯迅祝福讀後感
當我看完了魯迅先生的《祝福》之後,心十分的沉重,本文講了祥林嫂因為自己的兩個丈夫和孩子都死了,而被大家所鄙視,儘管她捐了一個門檻,但還是沒有改變大家對她的鄙視,最後她在新年中死去。
因為當時的人都相信好女不嫁二男,因此對於祥林嫂便充滿冷淡,鄙視,那時的人們多麼愚昧,無知。不光是他們,連祥林嫂也相信好女不嫁二男這一句話,這是多麼的可悲啊。
祥林嫂·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來了門檻·,讓成千上百的人從上面跨過,為的就是贖罪,不讓自己死後被砍成兩半,分給兩個丈夫,可是人們還要那樣對待她,四嬸打發她走,不讓她在這工作,讓她成為了乞丐;當她的悲哀經大家咀嚼賞鑑了許多天,便變成了渣滓,不但不給予她同情,反而讓人覺得厭煩。
看完了這本書,我厭惡當時的封建社會思想,但又感到十分幸福,因為我出生在這樣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中。
篇二:魯迅祝福讀後感
今天,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祝福》,讀後我深有感受。
小說採用倒敘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在封建禮法的迫害。蹂躪下犧牲的舊社會勞動婦女的形象——祥林嫂。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慘:二十六七歲就成了寡婦,給「四叔」當女工,後來又被強行嫁給賀老六,結果賀老六也死了,孩子阿毛又被狼叼了去。她又被迫給「四叔」當女工。在四叔家,她又受到歧視被逐走,最後饑寒而死。
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充分反映了封建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奴役和歧視。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觀念對人民的虐殺。
小說多用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特點,例如:「他們一不小心,一鬆手,啊呀,阿彌陀佛,她就一頭撞傷了香案的角,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了幾層布還止不住血呢。直到把她捆在床上,和她男人反關在新房裡,還是罵……」這一段中「撞」「碰」「流血」「罵」寫出了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捆」「關」等寫出了封建道德觀對人民的迫害。
而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美好的世界,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篇三:魯迅祝福讀後感
今日無意間,我看起了魯迅的小說《祝福》,這是一篇以第一人稱寫的文章。題中的祝福,主要指主人公的「四叔」家——魯鎮的一種民風民俗。但讀完整篇文章後我才發現這個「祝福」更帶有一點諷刺意味。
祥林嫂,一個生活中充滿悲劇的大嫂。文章的一開頭,他便是以一個乞丐的身份出現的,可是他卻沒找「我」討錢,而是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而「我」卻是一種「說不清」的回答,以至於祥林嫂在夜裡便死了……
祥林嫂不是魯鎮人,是「我」四叔在一年的冬初,從老衛婆子那裡買回來的,原來祥林嫂的老公死了,她的婆婆便把她賣了過來,雖說他是個寡婦,但幹的工多,「四叔」也就把他留下來了。
後來他就被她娘家人拉走當別人家的媳婦了,而且生了一個兒子。可好景不長,男人斷送在傷寒上,兒子又因看管不嚴,給狼銜去了,只好又把她領來了。
可有因她敗風俗,祭祀時便不讓她插手,一切飯菜,都由「四嫂」做,否則,不乾不淨的東西,祖宗是不吃的。最後她越來越不中用,只好叫她會老衛婆子那裡。
最後不用我說——她死了……在「祝福」中,死了……
篇四:魯迅祝福讀後感
《祝福》是我讀魯迅先生的第五篇文章,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社會無奈,還有對魯迅先生文筆的敬佩。
起初剛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竟誤認為這不是一篇具有諷刺意義的小說,認為這篇文章可能是一片記敘文,但是慢慢的讀下去,我發現我錯了,我突然覺悟,這是一篇更加具有諷刺意義的文章,文章所講的故事與文章所描述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能準確反映出魯迅先生心中對中國人現在面對外襲者麻木不仁的憤怒與無奈,也能從字裡行間中讀出過去人們過分迷信,不肯尊重科學,更令人可悲的是,人為了錢可以不擇手段,可笑的是還被他人「稱讚」。那些往往說真話的,卻被人當成笑柄抓住不放。這些行為都是可鄙,可對當時而言,這些實在常見不過了。文章內容與題目《祝福》有很大的反差,正是因為這些反差,讓魯迅的文章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
以上感受只是眾多感受中的一些,但是我認為最重要。魯迅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幾乎從一個出發點去寫:諷刺當時那些面對當時中國國情麻木不仁的中國人,與鼓勵人們破除封建思想,激勵他人。
篇五:魯迅祝福讀後感
初讀《祝福》,祥林嫂的形象便印在腦海裡。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姑娘,為了生存努力的幹活、工作,「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可是她還是不能擺脫被他人操縱命運的生活,甚至成為「婆婆」賺錢的工具。
在與賀老六拜堂時,祥林嫂激烈地反抗,那一撞,振撼人心。人們著實為她不肯向命運屈服的精神折服。可她畢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無力抵抗「命運」。一切不幸卻由之而生,她終身落下一個「不乾不淨」之名。
祥林嫂悲慘的命運讓人心頭一酸產生無限憐憫之情,其實更多是對那個社會的憎恨。祥林嫂悲慘的身世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四嬸四叔頑固冷漠的態度讓她一次又一次陷入絕望。最讓我不解的是人們竟不肯給她最後一次正常生活的機會!在祥林嫂贖罪後,她對生活燃起了一點點希望之火,可她還是被否決了。我無法想像當「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著」時,絕望到了何種地步。
這些足以看出當時社會人們是何種愚昧,何種無情,何種麻木。祥林嫂終於成了社會落沒的犧牲品,而以魯四老爺為代表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執行著祥林嫂之死的幫兇。
祥林嫂死於「祝福」之際,大悲大喜聯在一起,就連那時的天空、晚雲、爆竹聲都顯出無盡的悲哀之情。悲哀的不僅是為祥林嫂,事實上是為那個社會。那個被封建思想、封建禮教麻痺了的、毀滅了的可悲的社會。
祥林嫂,孔乙己,範進這些人都是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人,封建社會「吃人」本質確實叫人憎恨,人性無情冷酷也被揭露無疑。
篇六:魯迅祝福讀後感
在《祝福》這篇文章裡魯迅用細膩的描寫刻畫了很多生動形象的人物,如主角一生不如意的祥林嫂、保守派的魯四爺、使喚人的魯四嬸、不吃素的柳媽……寫出了舊時吃人的封建社會的真實的一面。
魯四爺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化。文章中開篇他向「我」大罵康有為,康有為主張變法,但他維護帝制,可見魯四爺的思想還停留在什麼境界。剛開始魯四爺對寡婦的祥林嫂已經感到不滿意了,覺得一個寡婦不吉利,接著祥林嫂再嫁回來,魯四爺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玷汙了祖先,在精神上壓迫祥林嫂,導致祥林嫂生存信心徹底毀滅。即使祥林嫂被掃地出門,因窮迫而死,他也要罵一聲「謬種」,可見他心裡是多麼的冷酷涼薄,自私無情。
不止在魯迅的小說裡有這麼冷酷自私的人,在現實的社會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2010年1月,美國西雅圖的巴士總站,一名15歲的女孩被一群少年暴徒毆打至昏迷。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名身穿黃色制服的保安在旁邊袖手旁觀,以公司規章中遇到暴力事件只報警不直接加入的規定報警,不給予少女任何的幫助,令她活活的挨那群少年的暴打。
類似的事情還在同年4月份發生,美國紐約皇后區,凌晨5時36分,一名女子在街上被襲擊,流浪漢Hugo Alfredo Tale——Yax上前幫忙,結果被歹徒連刺數刀不支倒地。之後的1個半小時內有二十多名人行道過卻無一人施予幫助。多數人以為倒地的流浪漢只是喝醉了倒在地上,但其中有一名行人推開傷者看到血後也若然無事的離開。直到上午7點的時候才有人報警,可兩名傷者早在這之前就死亡了。事後法醫無法確定如果及時施救的話傷者是否還能救活。
社會上有很多這種見死不救的例子,是路過的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魯四爺的那個年代嗎?還是他們沒有接受過教育?不是,兩樣都不是,他們是現代社會的人們,他們的思想境界早就超過了魯四爺,他們接受過教育,他們都是社會的人才,那他們為什麼見死不救,這個只有他們知道。
這些人和文中的魯四爺很像,但他們所生活的社會不一樣,在現實社會中也有很多熱心腸的人,他們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會慢慢感化冷酷無情的人們。
篇七:魯迅祝福讀後感
讀了魯迅寫的《祝福》這篇文章以後,我有很大的感觸,仿佛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此同時,也對那些不幸的人予以深深的同情。
《祝福》這篇文章中主要是塑造了祥林嫂這個被欺辱、受迫害的舊中國農村婦女的典型形象。文章通過祥林嫂在不同境況下的語言行動,展現了她那屈辱的生活和逐漸被扭曲的性格,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
通過讀這篇文章,我就非常痛恨當時社會的那些不合道理的禮教。為什麼要這樣對待那些窮苦的人和婦女?難道他們不是人嗎?同樣這也使我感覺到當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矛盾。祥林嫂本來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人了,開始她也有丈夫、有家庭,但自從丈夫去世後,由於受不了婆婆的那種管教,於是就跑出來,通過衛老婆子幫忙到魯四爺家中幹活。她勤快、能幹,即使開始魯四爺的家人不喜歡她,但正因為她的勤快,他們也就慢慢的改變了對她的態度。可是天不由人願,祥林嫂的婆婆竟然找到了她,並硬扯硬拉的把她給帶回去了,不論她願意與否,她都得聽她婆婆的。誰叫當時的社會如此黑暗呢?說到這,祥林嫂的確不走運,回去後就被自己的婆婆給賣了,在她結婚的當天,她是不肯去的,可是那幫人把她綁起來,硬是推上了花轎。到那邊後,她準備自殺,但是未成功,可儘管這樣,那也罷,問題是她的這位丈夫後來又死了。因為這個丈夫還算有點財,親戚們為了爭財、爭房,便把她趕了出來,最終連自己的孩子也沒了。正因如此,她常常說她自己的故事,先開始還有人同情她,但後來所有的人都遠避她並以她為笑柄。
世上的事真是難料,像祥林嫂這樣命苦的人,又何嘗少呢?封建社會中生活的人們如果有現在的人一半聰明、勇敢,我想也不至於這樣。只要百姓齊心合力,封建統治者即使再狠,也敵不過萬眾一心呀!但畢竟社會背景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思想不同,所以講什麼也無益。
《祝福》這篇文章寫出了當時社會的背景與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只要讀過這篇文章的,都會對它有所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