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線法律服務的現狀(越來越普惠的法律服務)
2023-09-18 05:29:42 1
本報記者 陳毅人 通訊員 胡建勳
「十多年前,我們3個人擠在3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辦公,凳子上的漆刷了一遍又一遍。現在有了300平方米的大廳,群眾辦起事來特方便,法律援助的申請門檻變低了、服務內容變多了,便民舉措越來越全了。」近日,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迎來又一批參觀者,中心主任陳志明熱情地介紹著。
從2008年至今,陳志明在崗位上堅守了15年,一路見證了中心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越來越普惠的法律服務,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選擇了「信法」。
覆蓋面越來越廣
「我剛到中心那會兒,申請法律援助的人不多,律師一天就辦理一兩件案子,大部分都與勞資糾紛和人身損害賠償有關。」陳志明說。到了2015年,中心的辦案量開始逐漸增多,交通事故、工傷賠償、婚姻家庭、食品藥品等糾紛案件也不斷冒頭。
2015年,我省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擴大法律援助受案範圍,將涉及食品醫藥、就業、就學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我省法律援助事項範圍,並放寬了經濟困難認定標準。
作為「中國五金之都」,數萬名務工人員集聚永康五金產業,工傷事故時有發生。「原先發生工傷,職工需要提供經濟困難狀況證明才能獲得法律援助,符合條件的人員較少,因此很多工傷事故得不到賠償。」陳志明說,現在對工傷事故賠償糾紛申請法律援助的,一律免於經濟狀況審查,直接提供法律援助。
如今,中心的諮詢人數從每年1000人次增加到了9000人次,辦理案件數從223件增加到2350件。為此,陳志明召集了部分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大咖」和各司法所所長,組成了新型疑難案件團隊,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法律援助方案,提供更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中心的援助工作也不斷「迭代」:2018年在全省率先開展刑事案件審判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2019年開始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2022年,實現刑事案件審查起訴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400多個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絡點和法律顧問全覆蓋。
今年,法律援助工作進入「國家法」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進一步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方式、擴大了法律援助範圍,對陳志明和同事來說,又帶來新的考驗。
法援工作越來越規範
如今的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隨處可見各類法律文獻。書寫臺大玻璃板下整齊擺放著十幾種常見民事糾紛起訴狀範文,資料架上放置了25種公共法律教育自助服務資料,值班窗口的法律援助律師桌上擱著《律師每次值班必讀》……
這些法律材料,都由陳志明親自編寫。「現在團隊工作人員每年代擬800多份仲裁申請書、起訴狀,從無差錯,中心連續10年零投訴。」陳志明說,高質量辦案的背後,是規範的管理體系和操作流程。
十多年前,我省法律援助工作沒有統一的操作管理辦法,大家都是憑經驗辦事,因此問題麻煩不斷。2009年,一位來尋求法律援助的老人,因為告知單上的紕漏,來來回回跑了3趟。老人住在永康最偏遠山區,每次過來要坐好幾個小時的車。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法律援助面對的都是急需幫助的困難群眾,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科學系統的操作管理辦法。」陳志明說。接下去的兩年,陳志明還編印了近百萬字的《常用法律法規彙編》,作為工作人員的指導用書;編寫《工作手冊》《工作指南》,指導工作人員開展日常工作;編印了《法律援助事務辦理指南》,提供給每位援助律師……
2019年,陳志明編寫的《法律援助常用文書》在司法部官網發布,省內外好多地方都將該書作適當修改後印發給基層法律援助工作人員使用。陳志明說,最近,他正打算把最新版本的《法律援助工作手冊》寄送到我省其他有需要的地方去。
數字賦能法律援助
中心大廳裡的一臺公共法律服務自助機旁,一名群眾正根據提示一步步申請法律援助。「這樣就算申請成功了,到時候會有法援律師和你聯繫。」陳志明走過去,給申請者吃了顆「定心丸」。
「從2018年配備第一臺公共法律服務人工智慧自助機以來,現在永康市的所有鄉鎮(街道)和部分重點企業園區已實現了全覆蓋。」陳志明介紹,這臺自助機還為群眾提供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公證服務、司法鑑定等智能導引和自助辦理業務。「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可直接在自助機上與在線律師通話進行遠程諮詢。
「不僅如此,現在的法律援助窗口還濃縮到了一臺手機裡。」陳志明拿出手機,點開「浙裡辦」APP裡的公共法律服務專區,「手機上也能申請法律援助了。」
就在上個月,中心接到了一通來自四川的電話,來電人老劉稱,他的兒子小劉在永康工作,幾個月前因涉嫌詐騙被警方刑事拘留。老劉想幫兒子,但請不起律師,被告知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然而,老劉長期癱瘓在床,無法前來永康。在中心工作人員幫助下,老劉下載「浙裡辦」APP,在千裡之外就聯繫到了法律援助律師。這正是我省數位化改革帶來的福音。
15年間,申請法律援助從需要提供鄉鎮蓋章的經濟困難證明到如今自主籤署《經濟困難狀況誠信承諾》;從需要備齊所有證據材料到現在的「容缺受理」,先受理、後補齊,確保一次性辦結……陳志明說,「作為一名法援人,當事人感受到的方便快捷和法治建設帶來的獲得感,我感同身受」。
【「數」說】
2011年度,浙江全省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49萬件,解答法律諮詢33.83萬人次;投入法律援助經費5769.97萬元。
2021年度,浙江全省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7.96萬件、法律幫助案件9.03萬件,解答法律諮詢76.88萬人次;投入法律援助經費22934.47萬元。
如今,我省已建立省市縣三級案件承辦人員庫,截至目前,共有入庫律師(法律援助工作者)1.75萬人;在「浙裡辦」APP、「浙裡辦」微信小程序(公眾號)、浙江政務服務網、浙江法網上線法律援助申請,網上法律援助申請率佔申請類案件的90%以上。
來源:浙江法制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