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語文狼文言文思維導圖(七上狼手寫筆記)
2023-09-18 07:32:38 1
《狼》節選自《聊齋志異》,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展開雙方的矛盾和鬥爭。體現狼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讚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的讚揚。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作者蒲松齡寫《聊齋志異》這部書主要是借「狐仙鬼怪」來諷喻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諷的不僅僅是惡狼,而是借「狼」來諷喻當時社會上像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最後都自取滅亡的。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要善於識破他們的假象,並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做一個機智勇敢的人,除惡務盡,要像屠夫那樣兩狼齊斃,不留後患。
作家作品
難點突破
積累與拓展
對比閱讀
拓展閱讀《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在文學史上,它是中國文學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現實。其中經典故事有: 《嬰寧》、《辛十四娘》、《連瑣》、《荷花三娘子》、《翩翩》、《畫皮》、《嬌娜》、《小謝》、《商三官》、《席方平》等。其中也不乏一些短篇故事。如:
《蛇癖》
予鄉王蒲令之僕呂奉寧,性嗜蛇。每得小蛇,則全吞之,如啖蔥狀。大者,以刀寸寸斷之,始掬以食。嚼之錚錚,血水沾頤。且善嗅,嘗隔牆聞蛇香,急奔牆外,果得蛇盈尺。時無佩刀,先噬其頭,尾尚蜿蜒於口際。
《快刀》
明末,濟屬(濟南府所屬地區)多盜。邑各置兵,捕得輒殺之。章丘盜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殺輒導窾(殺即順竅,一刀便斷頭)。一日捕盜十餘名,押赴市曹。內一盜識兵,逡巡告曰:「 聞君刀最快,斬首無二割。求殺我!」兵曰:「諾。其謹依(依傍,靠著)我,無離也。」盜從之刑處,出刀揮之,豁然頭落。數步之外,猶圓轉而大讚曰:「好快刀!」
《鴻》
天津弋人(射鳥的人)得一鴻。其雄者隨至其家,哀鳴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則鴻已至,飛號從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將並捉之。見其伸頸俯仰,吐出黃金半鋌(同「錠」)。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將以贖婦也。」遂釋雌。兩鴻徘徊,若有悲喜,遂雙飛而去。弋人稱金,得二兩六錢強。噫!禽鳥何知,而鍾情若此!悲莫悲於生別離,物亦然耶?「悲莫悲兮生別離」,禽猶如此,人何以堪?
《孫必振》
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眾謂孫:「必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回首,則前舟覆矣。
手寫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