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清洗液帶貨原創(網店整合野馬資源)
2023-09-17 17:38:50 1
市民在生活中疏通廁所、維修家電和搬家等被坑的事兒,南國早報作過多次報導,給不少讀者提了醒。一些讀者反映,不法分子屢屢得逞的原因是有知名網際網路平臺監管形同虛設,讓受害者放鬆了警惕。那麼,這些不法分子如何利用平臺行騙?他們有哪些套路?南國早報記者經過深入調查,揭開了其中一些內幕。
南國早報客戶端「家居維保那些事兒」系列策劃
網店整合野馬資源上下套
在「家居維保那些事兒」微信交流群裡,一些被騙過的網友表示,他們都是在網際網路平臺上與網店或信息發布者取得聯繫,告知自己需求和地址後,就有維修工上門服務。然而被坑後,他們向網店或信息發布者投訴,對方就會以「師傅說多少就是多少」「維修前師傅已告知價格,你不要賴帳」之類的話語回復。向平臺投訴,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網際網路平臺、網店或信息發布者與維修工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如何綁在一起的?
12月14日,記者在淘寶網輸入「疏通廁所」字樣搜索後,跳出來許多通廁網店,他們號稱「全國連鎖、隊伍專業、價格合理」。網店宣傳圖上的工作人員都穿著統一制服,看起來非常專業。
記者點進一個名叫「便家幫」的網店,以一名通廁工身份與客服聊了起來,對方讓記者留下手機號和所住地址,並表示要保持電話暢通,有活就會打電話通知。隨後,記者又聯繫了兩三家,也留下了聯繫方式。
「淘寶上不少家政店鋪,其實就是個空殼,哪有信譽可言?」南寧一家連鎖家政公司負責人黃先生說,網上那些包裝得高大上的疏通公司,背後只有一兩個人在操控。他們在平臺上接到疏通廁所的單後,通過網上找到分布在各大城市的通廁工,把單轉給對方,從中賺取信息費或收入分成。一旦被客戶投訴,他們就換個馬甲重新開設網店。
按照黃先生指引,記者打開58同城App,在「本地服務」的個人發布信息中,很快找到一名居住在南寧市西鄉塘區的通廁工郭某。郭某表示,他在南寧從事下水道疏通已七八年,以前都是進入小區找業務,在樓道裡貼小廣告攬客,現在轉到網上找活。「平臺上一些號稱管理規範的連鎖疏通公司,其實很多沒有工人,它相當於中介,找到活就讓我們冒充公司員工上門服務。」
58同城上的差評區,有不少人投訴疏通廁所被「坑」。
客服暗示「通廁工」「大膽報價」
在淘寶網,一家名叫「旺吉邦」的家政疏通公司客服以為記者真的是通廁工,他加了記者的微信,並和記者進行語音聊天。他說,疏通廁所這活又累又臭,但他們公司最賺錢就是這塊業務。如果記者有意合作,會把接到南寧的單派過來。公司與師傅以每單總收入三七分成,公司佔三成,師傅佔七成,「遇上能賺錢機會,就大膽報價,你懂得」。
一家網店客服給記者發來的分成比例截圖。
美團App也有家政服務,不少讀者也被坑過。有讀者表示,他們被上門的維修人員坑後,按照美團上的公司地址上門維權時,卻找不到這些公司。為證實此事,12月15日,記者在美團的生活服務板塊上記錄了四五個家政服務公司在南寧的營業地址,一一上門核實。果然,平臺上登記的地址都找不到相應的公司。
「為何那麼多人上當受騙,就是這些網際網路平臺對從業者審核不嚴。」位於南寧新民路上的一家大型家電維保公司負責人說,根據淘寶、美團和58同城等平臺規定,從業者進入他們平臺開店或發布信息,都要提供營業執照和身份信息。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提供虛假信息,也能到平臺上開店、發布信息。平臺監管不嚴,助長了不法分子的氣焰。
改邪歸正者揭露他人套路
「我以前幹過這坑人的事,後來被人投訴,怕出事,就不幹了。」在網上,記者找到一名願意揭露「疏通騙局」的通廁工陳某。他說,三四年前,他和朋友來到南寧做生意。由於投資失利,欠下不少債,生活陷入困境。無奈之下,他在一名老鄉指引下,進入這個行當。
起初,他都是老實接單幹活,但賺得不多。但他後來發現,有些老鄉雖然做著同樣的活,但卻買了房和車。經多方打聽,他才知道,原來有很多人的錢都是「下套」得來的。
為了還債,陳某也從老鄉處學到「下套」手法。每當收到合作網店的派單,他總會放上幾瓶鹽酸在工作包裡。上門後,如果發現住戶是女性或老人在家,他就會在廁所下水口處做點小手腳,故意讓下水道堵得更嚴重,接著就忽悠對方,推銷包裡的那些「通廁神水」。
在介紹「神水」價格時,他先悄悄打開手機錄音,把每瓶「神水」的單價準確說出來,再故意扯遠話題,讓住戶同意使用「神水」。如果住戶追問要使用多少瓶才能疏通,他會給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或以趕時間為由不予回答。住戶再次進入廁所時,下水道已經疏通,地板上會出現多個空瓶。
陳某透露,在南寧,他喜歡選擇埌東一帶「下套」,小區越高檔,「神水」的叫價就越高。有時遇上一些不願付錢的住戶,他就拿出手機錄音告訴對方:「我有錄音為證,價格也說了,你也同意使用了。」然後就指責對方不誠信。
南寧一名住戶被坑後,通廁工拿出手機錄音 「理論」。 受訪者供圖
如果這招還拿不到錢,他就會打電話叫幾個老鄉到現場支援,並說些「你家住這,你不給錢會住不安寧的」等恐嚇話語。如果警察來了,也是按經濟糾紛處理。常常是調解一下,更容易拿到錢,即使拿到叫價一半的錢,收入也很可觀了。
在電話採訪中,陳某多次強調他已改邪歸正,稱現在收入雖比不上以前,但心裡很踏實。有時他聽到身邊老鄉說還幹著這些勾當,會勸對方儘快收手,不要再坑人。現在法律越來越完善,「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