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建團的歷史背景(慶祝建團百年100個團史故事)
2023-09-18 10:53:19 3
學團史·憶初心
100個團史故事
㊹共青團的改革歷程
1989年
1989年9月至1991年4月由共青團組織倡議發起的「青春在旅遊業中閃光」主題活動,不僅促進了國家旅遊業的發展,而且充分展示了新一代旅遊業青工的精神風貌;而1990年10月由共青團組織會同有關部委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首屆青工技術大賽,則有效地把廣大青年工人的注意力和興奮點轉移到學知識、學技術上來。在各級團組織的不懈努力和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從1988年下半年開始的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活動,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取得了多方面顯著的效益,遍布鄉村的40萬「青年星火帶頭人」,成為科技興農的骨幹力量。團中央倡導和支持的「東西互助」活動和「脫貧致富小開發」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產生的700萬個「脫貧致富小開發」項目,為老少邊窮地區帶來了告別貧困落後的希望之光。據不完全統計,在1984年至1991年的8年中,青工每年有2億多青少年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共建設有一定規模的青年綠化工程5500多個,綠化面積達2300多萬畝。其中3000公裡長的青年防護林,以及長江中上遊地區青年造林綠化工程,更是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在綠化造林重點工程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同時也是在祖國大地上矗立起共青團的綠色豐碑。
圖為團中央青年發展部的報紙
共青團在改革開放走向深入的新時代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黨也在這個時期中給予了共青團巨大的關懷。1989年7月16日,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江澤民剛剛擔任職務22天,就出席了團中央的常委擴大會。在會上,他不僅充分肯定了共青團的工作,而且明確指出了團的工作方向,並且要求全黨和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年工作,都要關心青年成長。同年12月21日,黨中央又發出《關於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領導的通知》。這個文件正確地解決了加強和改善共青團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明確了共青團的任務和職能,從而為共青團創造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環境,切實有效地推進了共青團工作的改革與發展。
在黨的關懷和領導下,團的體制改革的探索從8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通過「下基層,抓落實」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團中央先後制定和印發了《關於共青團體制改革的基本設想》、《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基層建設綱要(試行)》兩個文件,明確提出進行共青團體制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團的性質,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運行機制,而不是改變團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明確團的社會職能,而不是改變團的任務;是為了理順黨團關係,而不是擺脫黨的領導。
按照這樣的指導思想,經過深入、紮實的工作,團的體制改革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團的工作注入了生機,增添了活力。
圖為共青團改革方案的意義詳解
改革促進了團的組織建設。通過改革的實踐,團的各級組織進一步明確了團的基層建設的指導思想、任務和目標,主動加強了團支部建設工作,從而使基層團委的作用得到強化,為使團的基層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和建立穩定的運行機制打下了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團組織還加強了團員的發展工作,不斷為團組織增添新鮮血液。在此同時,團組織還積極協助黨的組織做好黨員的發展工作,認真、負責地向黨組織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使得一大批有志青年在黨旗下,舉起了右手,發出了莊嚴的誓言。
改革促使團的外部工作環境進一步優化。共青團根據形勢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強了代表和維護青少年權益的工作,在領導機構中設置了維護青少年權益的辦事機構,同時積極爭取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循序漸進地推進青少年立法工作和政策配套工作。經過各級團組織的努力,在1991年9月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國第一部關於保護青少年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該法於1992年1月1日起開始在全國實施。各地的共青團組織也在這時積極開展地方性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在各地也相繼誕生了一系列青少年法規。這些青少年法規的問世,使共青團的一些工作納入了法制的軌道,為共青團充分履行社會職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凝聚青年 服務大局
當好橋梁 從嚴治團
素材來源 | 浙財東方財稅學院
編輯 | 趙 婧
審核 | 白世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