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學古詩75首(思維導圖學古詩)
2023-09-18 10:14:31 4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唐代】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先用一張思維導圖了解全詩
作者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
注釋
受降城:唐初名將張仁願為了防禦突厥,在黃河以北築受降城,分東、中、西三城,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另有一種說法是: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回樂烽:烽火臺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說當作「回樂峰」,山峰名,在回樂縣(今寧夏靈武西南)。蘆管:笛子。一作「蘆笛」。徵人:戍邊的將士。
盡:全。
譯文
回樂烽前的沙地潔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猶如深秋白霜。不知何處吹起悽涼的蘆管,惹得出徵的將士一夜都在思念家鄉。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前兩句描寫了邊塞的夜晚景色烽火臺、似雪的沙漠、似霜的月亮,用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悽涼。後兩句用悠悠盧笛聲和自己想像徵人遠眺的畫面來表達戍邊戰士深重、急切的思鄉之情。
整首詩語言優美,節奏平緩,寓情於景,以景寫情,寫出了徵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詩意婉曲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關聯
各個朝代大多會有一些戰火,每當這時候受苦的就是遠徵戍邊的將士們,離開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到達幾千裡外的邊塞作戰,杜甫在《兵車行》中把戰爭帶給貧窮百姓的影響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徵人往往一去就是幾載甚至數十載,邊境苦寒,環境悽涼就更加思念家鄉,如李白的《關山月》和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樂器在古代經常會入詩和詞,足見古代對禮樂是非常重視的例如《詠箏》和《琵琶行》等。悠悠笛聲似乎傳達著無盡的思愁,用笛作詩的也非常多如: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黃庭堅的「風前橫笛斜吹雨」韋莊的「一聲牛笛斷人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