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硯中哪一個不是名硯(關於四大名硯這些你可能改不知道)
2023-09-15 10:51:08 1
小編:湯峻
硯為文房四寶之一 ,硯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筆墨硯就已初見雛形。剛開始時是以筆直接蘸石墨寫字,後來因為不大方便,無法寫大字,人類便想到了可先在堅硬東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磚、銅、鐵等。殷商時,青銅器已十分發達,且陶石隨手可得,硯乃隨著墨的使用而遂漸成形,古時以石硯最普遍,直到現在經歷多代考驗仍以石質為最佳。
硯檯曆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臺製作。其中採用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製作的硯臺,被分別稱作洮硯、端硯、歙硯。史書將洮、端、歙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河南洛陽的澄泥硯與洮、端、歙,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
四大名硯所用石材各不相同,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和品質也存在差異。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揭示四大名硯的真正身份。
「自在觀•觀自在」 洮硯
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最少、最難採集,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斷採,現在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於是得到千年的古董。而近代「老坑洮硯」作品屢次作為國禮贈與國外元首,敦煌菩薩硯以甘肅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智者為尊」洮硯
洮硯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系中沉積巖變質的細泥板頁巖石,礦帶運動複雜,很難形成巖石層,儲量極少。礦藏量經千年開採,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岭、懸崖大壑、氣候多變,採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
◆端硯
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曾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硯石出產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至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以老坑硯石為最佳。
清乾隆 御銘仿古石渠端硯
清 陳端友制葉藜青藏吳湖帆題鵝黃新晴端硯
老坑硯石巖性為泥質結構,緻密,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由雲母類(水雲母)粘土為主組成,還有赤鐵礦、石英、綠泥石、碳酸鹽類,微量礦物有:電氣石、金紅石、黃鐵礦等。赤鐵礦呈微粒狀,相對集中成環帶狀的暈圈時,則謂之為「火捺」。老坑硯石外觀青灰色,微帶紫藍色,石紋細膩而幼滑、嬌嫩、緻密而堅實。
清乾隆 御銘石渠式端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