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烈士犧牲(四位烈士被害於)
2023-09-14 21:58:47 1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1月27日,就在重慶解放的三天前,國民黨特務瘋狂地對「中美合作所」白公館、渣滓洞監獄進行大屠殺。300多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倒在血泊之中。席懋昭、黃寧康、唐建餘、陳本立等人就是在這次「11·27」大屠殺中犧牲的革命烈士。
席懋昭,又名克進、哲明,1912年出生於四川儀隴縣觀音鄉(今先鋒鄉)。1930年,席懋昭在儀隴中學讀書時,因領導學生運動被捕,在押解途中脫險。
席懋昭
1931年入保寧高中,1932年秋在成都天府中學讀書,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席懋昭任天全縣靈關村小學校長。當年6月,紅軍長徵到達靈關村時,他與妻子賀伯瓊(共產黨員)組織遊擊隊迎接紅軍,並參加了紅軍。在此期間,由於奸人告密,席懋昭夫婦被通緝。此時,席懋昭接到中央指示,與陳梁一道負責護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出川赴上海。他們繞過敵人的層層關卡,躲開追擊,安全到達重慶朝天門碼頭,將陳雲送到前往上海的客輪上。席懋昭完成任務後,返程追趕紅軍時,不幸被敵人逮捕,關入儀隴監獄。
席懋昭夫婦
1937年,席懋昭獲保釋出獄。同年9月赴延安,入中央黨校學習。到達延安的席懋昭給黨組織寫了自傳報告,受到陳雲的親切接見。1938年2月,中央派他回川工作,任儀隴民教館館員,組織「精誠團」,同時成立中共儀隴城關支部,後組建中共儀隴特支,任書記。1941年任觀音鄉鄉長,將家作為黨組織的活動據點,任期中懲治豪紳,修築道路,開倉放糧,發展黨員。1942年10月,席懋昭第三次被捕入獄,次年初經聯保獲釋,又到天全、雅安等地繼續進行革命活動。
1948年3月,因叛徒告密,席懋昭在雅安蘆山第四次被捕,轉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1949年11月27日,在獄中被國民黨殺害。
陳雲同志
解放後,由於對席懋昭的情況不了解,誤認為他參加紅軍是假的,未被定為烈士。陳雲在抗日戰爭和解放以後都多方查詢席懋昭的去向,但一直未能找到。1983年4月,陳雲得知席懋昭在解放前夕被害於「中美合作所」後,極為關心。1983年7月,陳雲看到報上刊登「中美合作所」犧牲烈士的事跡中沒有席懋昭,便多次給中共四川省委、儀隴縣委去函去電,詢問情況,並親筆寫下證明材料,為複查提供了重要線索,使席懋昭的問題很快查清。1984年5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席懋昭為革命烈士,並追記大功一次。
黃寧康:面對敵人的淫威毫不畏懼黃寧康,名貞福,字雲初,1906年8月22日生於四川省嶽池縣西板鄉。1921年在南充縣立中學讀書,受到吳玉章的革命教育。1927年,黃寧康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今四川農業大學),被選為學聯代表。1930年撰文揭露國民黨鎮壓學生運動的罪行,在與當局說理鬥爭時被扣押,後經成都市各校師生示威遊行聲援,獲釋放。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黃寧康在南充老君小學任教,從事地下工作。在南部縣活動時被捕,審訊無據獲釋放。11月,在「姚市橋會議」上,黃寧康被選為中共嶽池將支書記。1934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後經保釋出獄,出外隱蔽。1947年,黃寧康回嶽池,積極籌備嶽(池)武(勝)起義。8月25日,黃寧康在白廟茶館與地下黨員、國民黨鄉長周殖藩聯繫時被捕,關押於嶽池縣監獄。10月秘密押送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
渣滓洞裡陳列的各色刑具
在獄中,黃寧康面對敵人的淫威毫不畏懼,1949年11月27日遇難於渣梓洞。
唐建餘:冒死支援遊擊隊抗敵鬥爭唐建餘,又名唐安才,1927年8月30日生於四川省嶽池縣陽和鄉(今華鎣市陽和鎮)。1933年,唐建餘入陽和鄉天主教學堂讀私塾。1938年,在陽和小學讀高小。1942年,以優異成績考上初中,因家境貧困,被迫輟學。輟學後的唐建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勞作之餘,仍堅持自學。1945年,在三聖廟小學任教。從教期間,認真負責,教學成績獲全鄉之冠,他還向學生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教唱抗日歌曲,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1947年,他被聘為陽和小學教師。
1948年,地下黨員袁念之、楊俊生先後到陽和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唐建餘積極靠近黨組織,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唐建餘工作更加積極,主動向黨組織要求到群眾基礎差、條件艱苦的唐家河壩、石家坡、白家灣一帶去搞農運和統戰工作,深入農戶,動員青年參加遊擊隊。他積極組織發動群眾,組織農民開展抗丁、抗糧、抗稅鬥爭,並開展鄉保人員和知名人士的統戰工作,動員青壯年去鄉公所當鄉丁,以掌握武器彈藥,實現「槍換肩」。期間,唐建餘積極參與遊擊隊活動資金和糧食的籌集,組織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送往山裡,有力地支援了遊擊隊的抗敵鬥爭。
唐建餘等人的革命活動,引起偽鄉人王陶臣的警覺。1948年7月24日,王派十多名鄉丁將唐建餘圍捕。被捕後的唐建餘,受盡酷刑折磨,但他至死不屈,始終沒有暴露黨組織和同志1948年9月,唐建餘被押送重慶渣滓洞監獄關押。
「中美合作所」兩口最大的「活棺材」之一——渣滓洞監獄
1949年11月27日,唐建餘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壯烈犧牲。
陳本立:在獄中傳唱革命歌曲陳本立,1920年出生於宣漢縣城一個貧苦家庭。幼年讀私塾,11歲進入小學,1936年高小畢業考入宣漢縣簡師。在進步老師的影響下,他開始接觸進步書刊,接受革命思想的教育和薰陶。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陳本立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自編自演了反對日寇侵佔我河山的革命戲劇,激勵群眾的抗日愛國熱情。1940年夏,陳本立簡師畢業,考入當時思想活躍的三臺高中。由於他積極參加驅逐反動校長和軍訓教官的罷課和示威遊行,被勒令轉學。次年春,陳本立轉到達縣聯立中學繼續讀書。在這期間,他仍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活動,和一些進步同學組織了「讀書會」,創辦了《蒲朝社》,以鋒利的文筆宣傳革命思想。
1943年初,陳本立到成都考入濟川中學,讀完高中的最後一年,因家庭貧困不能繼續上大學,不得不返鄉謀職求生。陳本立回到宣漢,經友人介紹到城守小學任國文教員。陳本立根據黨組織的部署,以城守小學為基礎,聚集革命力量,開展革命活動。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發動內戰。陳本立聯絡在外讀書返鄉大學生成立了進步組織 「青年學友會」。隨後,編印通訊刊物和籌資開辦書店,以傳播革命思想,採取各種形式,利用各種條件揭露國民黨破壞停戰協定、掀起內戰的陰謀。
1948年 4月,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反動派以百倍的瘋狂來挽救垂死的命運。國民黨妄圖阻止解放軍入川,派遣七十九師和大批特務到宣漢,鎮壓愛國民主運動,迫害、逮捕共產黨員和一切革命者。4月6日,陳本立在家中被軍警特務逮捕。陳本立被捕後,受到酷刑拷問,遍體鱗傷,仍沒有屈服。後來,他被押到重慶關進渣滓洞。在獄中,陳本立和獄中難友一道組織活動,傳唱革命歌曲,寫進步詩歌,進行了不屈不饒的鬥爭。
1949年 11月 27日深夜,渣滓洞濃煙滾滾,烈火熊熊,在砰砰的槍聲中,陳本立和難友們慢慢倒下……他用自己的青春年華,譜寫了一曲追求真理、不斷與黑暗勢力鬥爭的壯歌。
本文據歷史資料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