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戲法足球術語的來源是什麼 帽子戲法足球術語的意思是什麼
2023-09-15 14:29:50 1
導讀:在足球比賽中,我們常聽見講解員說帽子戲法,看來這是一個足球術語,那麼怎麼樣的球技才能被稱之為帽子戲法呢?帽子戲法足球術語的來源是什麼呢?想知道帽子戲法足球術語的意思是什麼,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帽子戲法足球術語的來源
帽子戲法,足球用語。專指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帽子戲法源於劉易斯.卡洛爾的童話《愛麗斯漫遊奇境記》。書中說到一位制帽匠能夠出神入化地用帽子變戲。後來,英國板球協會借用其意,給連續三次擊中門柱或橫木、使對方3人出局的每個投手獎帽子一頂,以顯示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這便是板球的「帽子戲法」。後來,「帽子戲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賽中,其具體含意就是「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帽子戲法」的說法,在我國流行較晚,大約始於中譯本《貝利自傳》的問世。在1958年「世界盃」巴西對法國的半決賽中,貝利一人連入三球,淘汰了法國隊,《貝利自傳》將此次輝煌闢為一章節,題目就叫「帽子戲法」。
帽子戲法足球術語的意思
在足球比賽裡面,帽子戲法是指一名球員在一場比賽裡3次將球踢進對方球門(不包括點球大戰的點球進球)。
帽子戲法最早是用在板球。英國板球協會給連續三次擊中門柱或橫木、使對方3人出局的每個投手獎帽子一頂,以顯示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這便是板球的「帽子戲法」。
到了20世紀,帽子戲法很快被運用到了其他體育比賽中,包括曲棍球、棒球、足球等,而在足球比賽裡,在同一場比賽,如果一名球員獨中三元,得到3分,就會被稱為上演「帽子戲法」。
而在中國首次使用「帽子戲法」,大約始於中譯本的《貝利自傳》。在1958年世界盃半決賽裡,球王貝利一人連進3球,幫助巴西隊淘汰了法國隊,上演了帽子戲法,這一幕被寫進了《貝利自傳》,題目就叫「帽子戲法」。
至此,在中國的足球比賽解說、足球比賽新聞裡,就經常能看到「帽子戲法」的說法,當一名球員在同一場比賽中打進2球,得到2分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形容為「梅開二度」,而一名球員在同一場比賽中打進3球,得到3分的時候,我們就會形容為「上演帽子戲法」。
比如2018年世界盃小組賽, 葡萄牙對陣西班牙的比賽,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就上演了帽子戲法,一人獨中三元,幫助球隊3-3踢平西班牙。
而再往上,如果一名球員在同一場足球比賽打進4個進球,得到4分,一般會成為「大四喜」。
在足球比賽裡,進球是比較難的,而能夠獨中兩元,那更是難上加難,至於在一場比賽上演帽子戲法的,那就是少之又少,所以帽子戲法是足球比賽中很經典的畫面。而根據記載,託比羅斯曾經在90秒內上演了帽子戲法,是最快的帽子戲法。
關鍵詞: 帽子 戲法 足球 術語 來源 什麼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