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內容(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3-09-15 00:42:09 2
我國在二0一二年立法,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定為老年節,使古老的節日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形成最大程度的人性化,和應有的人倫禮儀價值,具有積極的社會功能,現在我們的重視程度在歷史上是空前的,也在全社會形成了尊老愛老的良好風氣。縱觀歷史,重陽節的興起、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古人因為九月初九日兩數重迭,取名重陽節。這個節日,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不過那時還沒正式叫重陽節。南北朝時期節日習俗基本形成。隨著封建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到了唐宋時期已盛行。晚唐時官方才正式定名為重陽節,文武大臣放假一天,可見有多重視,一直延續至明清。古時,重陽節有求長壽之意,後來還具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祭祀祖先。從民國開始,隨著公曆的推行,海外洋節逐漸進入我國,淡化了一些傳統節日,特別是以祭祀為主的節日。
重陽節的習俗各地比較統一。從全國各地情況看,我們這裡的節日氛圍相對淡薄一些,而古代京城周邊地區興盛一些。可能是因為受古代京都這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影響。
重陽節活動內容之一為「辭青」,與三月三上巳節「踏青」相對應,也是始於唐代,民間應該還早於唐。其習俗登高類似於今天的秋遊,登山、登高塔,秋高氣爽,視野開闊,遠近高底一覽無餘,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質。古時插茱萸,以女性據多。插茱萸習俗主要是為了避免邪氣的入侵,古人有保護自已的智慧,因為茱萸本身是一種藥材,花後結果,果實與枸杞相似,有的地方叫它「藥棗」。
茱萸屬灌木或小喬木類,枝細葉闊。我們這裡沒有普遍種植,想必古時也是如此,茱萸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區,因此我們對此並沒有深刻印象。古時流傳喝菊花酒的習俗也很盛行,因九與酒諧音,意即長久。古時每當菊花盛開之時,採花與茯苓、松脂及其他雜糧合在一起釀酒封壇,一直到第二年的九月九才結束,這時便開始解封飲用。重陽節飲菊花酒,其寓意是強身健體求長壽。古人把菊花酒稱之為「不老方」,每到重陽節時取出飲用,保健養生之餘也有祈求吉祥的寓意。隨著社會的進步,重陽節慢慢的發展成今天的老年節,男女老幼,一提起重陽節,往往有老年節的思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