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孩子的心理彈性(心理韌性培養孩子堅勁的韌性)
2023-09-15 06:17:12 3
某日晚上在東方甄選直播間,有幸看到俞敏洪老師、董宇輝老師與作家麥家的對話訪談。從他們之間的對話中得知,麥家在默默無名時期,曾為了一部作品堅持了11年,遭遇退稿17次,最終才有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機會。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如果換成是我,經歷一連串的退稿打擊,可能早就心甘情願的放棄了。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對30多位成功企業家的採訪研究中,被問到:「將事業做到極致的原因是什麼?」結果卻無一例外:成功都是磨鍊出來的,他們具備了最重要的一項品格:那就是強大的「心理韌性」。
什麼是「心理韌性?」作者安妮(AnnieLiu),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在這本《心理韌性-如何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書中解釋:心理韌性也就是抗逆力、抗挫力、復原力和回彈力。我們常說要反脆弱,其核心能力也就是心理韌性。
大部分家長都深有體會,自從孩子步入青春期後,我們又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即在家裡說話學會了「察言、觀色」。生怕一不小心,就惹到了家裡的小祖宗,碰碎了他們的一顆「玻璃心。」生為父母,我們都想護孩子一生周全,可待他們步入社會後,面對成家、立業一系列的人生大事時,家長總是顯得鞭長莫及?那麼,在孩子羽翼未滿之時,他們應該具備一些什麼能力來應對今後可能遇到的困境呢?本書將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一、讓孩子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蘇格拉底說:「只期盼少許,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還記得初為父母時,看到軟綿綿、肉嘟嘟的小嬰兒時由心底流露出來的喜悅嗎?如果小朋友時不時鬧點感冒發燒,那時候最簡單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此生平安健康長大,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就好了」。可隨著他們一天天長大,受社會及環境的影響,家長對他們的愛卻附加了很多條件,比如:學習好、才藝出眾、上名校、找高薪工作,甚至成名成家、光宗耀祖......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能力的培養則被家長忽視了。
都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某女士有一對兒女,小兒子從小就天資聰穎。在公共場合待人接物舉止得體,學習上也是出類拔萃。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覺得他將來必能成大器。他的母親也特別偏愛這個小兒子,對大女兒卻很苛刻,不是說她笨、就是說她不聽話......
小兒子果然不負眾望,高中畢業後考入了美國的一所著名大學的熱門專業,大好青春年華,前途一片光明。可是進入大學後不久,就出現了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最後導致神志出現錯亂。家長拼盡全力,找了最好的心理治療師,可孩子的情況卻時好時壞,家長心力交瘁,也得了心臟病......
而大女兒,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孝敬父母、照顧家庭、過著幸福的生活。大半年之後,小兒子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把痛苦永遠地留給了父母。
我們在深感痛惜的同時,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很多孩子聰明過人,才華出眾,名校高薪加持,也追求了自我實現,最後卻連感知普通人平凡的幸福的能力都沒有?試問這樣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呢?相信經歷過的家長如果有重新來過的機會,對孩子的要求肯定是:「能正常上學、正常生活,能活著就好!」作者認為: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是養育孩子的基礎。
二、讓孩子擁有調節情緒的能力
拿破倫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大家都知道,情緒受大腦的支配。童年是情緒腦發育的關鍵期,要到青春期前才會日趨成熟。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對波動的情緒進行調節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家長可以從認識和調控情緒、提升積極情緒、管理消極情緒三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由此可見,情緒調節不是與生俱來的技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困擾並對其進行幹預非常重要。
掃雷英雄杜富國,在一次排雷行動中,為了戰友的安全,不幸炸傷,永遠的失去了雙眼和雙手。身負重傷,嚴重致殘,這對任何人來說無疑都是最沉重的打擊。部隊領導和專家給他制定了多套心理幹預方案,然而,杜富國在得知自己的真傷實情後,只是沉默了幾秒鐘,反而用有些顫抖的聲音安慰領導和醫生:「你們放心吧!我會堅強起來的!我不能掃雷了,但我還可以給人們講掃雷的故事。」作者認為:能調節情緒的人,韌性更強。
三、了解孩子,讓他們擁有抗壓力的能力
唐納德.圖辛說:「壓力就像香料一樣,按適當的比例可以增強菜餚的風味。太少會產生乏味,無味的飯菜;太多可能會使您窒息。」又到一年開學季,孩子是上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這是讓很多家長糾結頭疼的問題。有一位同事的孩子,小學成績優異,初中進入私立學校後,開始出現上課神遊八荒的現象。成績一落千丈。家長非常焦慮,曾經那麼上進的孩子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都說現在初中實行五五分流,如果不能考進年級前列,上普高的機會都會被剝奪。同事說:「按照兒子的成績,如果上公立初中,上普高的機會可能會更大一些。」其實,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託馬斯.博伊斯根據兒童對壓力的不同反應,將孩子分為蒲公英型和蘭花型兩種類型。蒲公英型兒童相當「皮實」,環境適應能力很強。能夠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即使面對逆境也能快速恢復,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散養」。而「圈養」的蘭花型兒童則對環境非常敏感,對負面的環境和壓力反應比較很強,造成這個結論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孩子在神經生物學層面上存在個體差異。值得欣慰的是,蘭花型兒童只要氣溫適宜,也能擁有良好的韌性。
當孩子壓力過大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放鬆和正念練習,讓他們不帶判斷力地只專注於當下正發生的事情,這樣不僅可以放鬆身體,更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焦慮,以幫助孩子擺脫對未來的擔憂。
其實,心理韌性不僅孩子需要修煉,也是成年人升級打怪獸的利器。面對全球經濟下行、每天996的工作模式、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壓力、不請自來的疾病或突如其來的意外,無不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來應對這些苦難。美國作家海明威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我們只有拿出竹石般「千磨萬擊更堅勁」的韌性,才能在山雨欲來風滿樓時,頂住千錘萬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