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紓時代背景(覺醒年代裡的林紓居然是一位大翻譯家)
2023-09-15 02:41:39 5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覺醒年代》,它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電視劇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背景,展現了那個年代有志之士為了救中國所做出的努力。動蕩的年代也催生出眾多的思想,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場景。從現在看來,以「民主」、「科學」為代表的的新文化運動無疑是成功的思想解放運動,但在當時,也受到了一批保皇黨的強烈反對,這其中就有林紓。在劇中,林紓和辜鴻銘一樣,是保皇黨的代表人物,以他為首的眾多學者,想盡辦法打壓、反對新思想。在觀眾看來,他也許是個反面人物。但你知道嗎,林紓還是一位大翻譯家,為中國近代翻譯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中國近代翻譯史上,林紓是與嚴復齊名的翻譯家。說到嚴復,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但我想你一定知道這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錯,這就是嚴復的翻譯。林紓與嚴復二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年齡相仿,差不多的時間開始從事翻譯活動,彼此欣賞,都擅長古文並用古文翻譯,取得了傑出的成績。他們也有很多不同。嚴復主要翻譯社會科學著作,林紓主要是翻譯小說。林紓翻譯著作的數量和讀者的數量要遠超於嚴復,但從翻譯理論的貢獻和建樹來看,林紓又不及嚴復。最有意思的是,嚴復留過洋,精通外文,而林紓卻未走出國門一步,不懂任何一門外語。那麼不懂外語的林紓是如何進行翻譯的?又有哪些代表性的翻譯作品?
林紓是我國近代翻譯西方小說的第一人。據統計,林紓一生翻譯的西方小說約有一百八十餘種,翻譯字數達一千數百萬字,數量之多,其他譯者無法企及。林紓中年喪偶後,鬱鬱寡歡。有一日,從法國歸來的王壽昌對他說:「吾請與子譯一書,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紹一名著於中國,不勝於蹙額對坐耶?」就這樣,算是為了打發時間的林紓開始與王壽昌合作。王口譯,林筆述,二人合譯了法國大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初版於1899年2月。這部小說內容新穎,又經林紓潤筆,語言悽婉而有情致,一時之間風靡國內。這一成功,激起了林紓的翻譯熱情。在任職京師大學堂譯書局後,他以這種與他人合譯的方式,開始大量翻譯外國小說。在這裡給大家列舉一部分翻譯著作:
1901年,《黑奴籲天錄》;
1903年,《利俾瑟戰血餘腥錄》;
1905年,《撒克遜劫後英雄略》;《鬼山狼俠傳》;
1906年,《霧中人》;
1907年,《愛國二童子傳》;《劍底鴛鴦》;《孝女耐兒傳》
1908年,《塊肉餘生述》;
1915年,《鷹梯小豪傑》; .....................
雖然林紓沒有找到正確的救國道路,在翻譯中也宣傳了一些錯誤思想和封建禮教,但不可否認他在西方小說翻譯領域的成就與貢獻。他也認為只有發展翻譯事業,才能「開民智」,才有可能抵抗歐洲列強。也是出於救國之迫切希望,他才立志於「廣譯東西之書」。通過林紓的翻譯,當時的國人們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列強的兇惡與陰謀,了解西方外情。致敬偉大的學者!
參考資料:《中國譯學史》陳福康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