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上海每天通勤的感受(每天通勤往返近200公裡)
2023-09-17 08:19:36 1
「叮鈴鈴」,10月25日早晨6:50,鬧鐘準時響起,鄒俊傑開啟一天的生活。洗漱完畢後,他就要趕去高鐵站,乘坐G7228前往南京的公司上班。每天往返200公裡,通勤時間約3小時,這樣的雙城生活他已經堅持一年多了。
△鄒俊傑
生物鐘比鬧鐘準時,
曾因忘帶身份證凌晨兩點到家
洗漱15分鐘,每天7:05從家裡出發,騎電動車12分鐘到蕪湖站,7點半坐高鐵到南京,8點半左右到達公司。每天早晨,「90後」鄒俊傑的時間都是計算好的,每個時間點應該做什麼,他瞭然於胸。
10月25日上午10點,鄒俊傑已經到公司工作一個小時了。去年8月,他被現在的公司錄用,做人力資源相關工作。他說:「我現在每天醒得比鬧鐘早,早起已經成了習慣。」
對於鄒俊傑來說,每天比較趕的一段路就是早上趕高鐵,他出門之前總會習慣性地看一下時間,如果時間來得及,就騎電動車到高鐵站,然後跑到檢票口,跑的速度要看距離發車時間還剩多少。「如果時間來不及,我就會打車到高鐵站,這樣大約能節省一半時間。」
乘坐G7228,他上班基本沒有遲到過。雖然是早晨的高鐵,但是在鄒俊傑印象中每天人都很多,尤其是蕪湖、馬鞍山上車的人很多。這列他無比熟悉的高鐵,也「承包」了他的休閒時間。「有時候我會打打遊戲,刷刷視頻,有時候上車後就眯會兒,42分鐘,一睜眼就到南京了。再坐地鐵1號線到天隆寺站,步行就可以到公司了。」
下班返回蕪湖就相對輕鬆了。到家七八點,他還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飯。不過,偶爾也會有意外情況發生。
鄒俊傑回憶,去年秋招的時候,有一次他進校招生,把外套放在學校忘記帶回公司,身份證剛好放在了那件衣服的口袋裡。他下班時才發現,然後從公司打車過去取身份證,後來錯過了高鐵。他決定打順風車回蕪湖,在校門口等車花了兩個小時,路上又花了兩個小時,到家已經凌晨兩點多了。鄒俊傑笑著說:「經過這次我才發現,沒有高鐵,兩個地方的距離感就出來了。」
第二次選擇南京,
天天回蕪湖才感覺是住在家裡
鄒俊傑是安徽六安人,大學在蕪湖就讀,讀書期間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2017年大學畢業後,他們都留在蕪湖工作。2018年初,鄒俊傑第一次來南京工作,當時住在板橋,一周回蕪湖一兩次。
2019年,鄒俊傑回到蕪湖買房定居,準備結婚。「當時考慮到家庭因素,就留在了蕪湖。工作一年後,發現各方面不太理想,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又開始投簡歷,想再到南京發展。」
「我記得收到offer的時候,因為公司距離地鐵站很近,當時就決定開始蕪湖、南京來回跑。」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鄒俊傑其實算了一筆帳,如果在南京租房,每個月房租至少1500元,還不算生活費。如果是來回通勤的話,車費一天也就70多元。「唯一的差別可能就是比別人多花時間在路上,不過南京的同事也需要擠公交、地鐵,可能還沒有座位。開車的同事,如果遇上堵車的話,比我通勤的時間還要長。同事們覺得我往返兩個城市很辛苦,可是習慣後,我覺得挺好的,樂在其中。」
對於鄒俊傑雙城生活的選擇,家人也是比較支持的。每天晚上和妻子一起吃頓飯是他最愜意的時光,回到家,妻子做好了飯菜,吃完後一起做家務。他說:「之前一周回去一兩次我覺得我是住在南京,現在天天都回去我才能感覺是住在家裡,陪家人的時間也更多了。」偶爾加班不能回家吃飯,妻子也會抱怨兩句,但是更多的是關心。今年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鄒俊傑在南京住了一個月,衣服都是從蕪湖寄過來的,他每天和妻子在線上聯繫。
未來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鄒俊傑也沒有答案。但是他知道,雙城的狀態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如果我在南京發展得好,就把蕪湖的房子賣了來南京生活。如果蕪湖有更好的機會,我也會回去。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用視頻記錄雙城生活,
有粉絲受影響也開始「兩頭跑」
在決定往返蕪湖與南京之間前,鄒俊傑並不了解雙城生活。2021年9月2日,他在短視頻平臺分享了一條下班回蕪湖的視頻,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想到引來很多網友的關注。
「我在蕪湖上班,你到蕪湖的時候,我還沒有下班。」「家在蕪湖,家人在蕪湖,可以理解。」「我也是在南京上班的蕪湖人,還是在南京租房舒服點。」「我上班和下班都是和你坐同一班車,早上出門比你遲5分鐘。」……這條視頻引發了網友的討論,共有415條評論。鄒俊傑說:「視頻發布後,還有很多網友來評論,說他們也過著雙城生活,有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
後來,鄒俊傑也開始不定期更新他的上下班生活,他的身上多了一個「雙城生活」的標籤。在他的影響下,有兩個粉絲也退掉了在南京租的房子,開啟了往返南京馬鞍山、南京蕪湖的雙城生活。
隨著交通的發展,城市之間的距離不斷被拉近,更多年輕人開始了雙城生活。截至2021年底,長三角地區鐵路營業裡程已達1.3萬餘公裡,其中高鐵裡程6300多公裡。在川流不息的列車上,還有許多像鄒俊傑這樣的年輕人,一邊體驗著高鐵帶來的雙城生活,一邊安放了夢想和生活。
記者:徐夢雲
(現代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