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什麼習俗放鞭炮(燃放鞭炮的傳統)
2023-09-16 23:20:56 2
2021年2月11日,是春節除夕。2021年的春節與2020年春節完全不一樣,2020年春節時,全民進入抗疫緊張時期,那個春節有些壓抑。而2021年春節,疫情雖然在個別地區零星存在,但放眼全國,都在一快樂迎春之中。
和朋友聊天時稱,如果能讓放放鞭炮,去去瘟疫邪氣該多好。其實燃放鞭炮祛除瘟疫是一種古代習俗,放鞭炮不可能能去除瘟疫,只是古人一種寄託而已。當然放鞭炮作為我國春節的傳統方式,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我們記憶裡,每當春節時,大年三十晚上,已經大年初一凌晨,我們就會聽到噼裡啪啦鞭炮聲響起,一種興奮而快樂的過年方式便開啟了。
家家戶戶都愛看煙火,新年喜慶味也更濃了。如果哪家聽不到鞭炮聲,一定是家裡當年有過世的人,在有的地方,如果家裡當年有過世的人,那麼家裡3年不放鞭炮。
鞭炮起源於爆竹,在古代,每年農曆除夕的晚上,據說有一個叫「年」的四角怪獸都會到人間危害人畜。據說這個叫「年」的猛獸兇猛無比,但這個獸有個特點就是害怕巨大的響聲。於是人們便想了辦法,在除夕夜時在家門口燃燒竹節,而竹節燃燒時就會爆裂,發出「噼裡啪啦」聲明,年獸聽到後就會嚇得逃走。
後來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而於每年到正月初一,雞剛開始叫的時候,人們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燒竹子,竹子發出清脆的爆裂聲,一直等到燒過的竹灰鋪滿院子。
有名古詩叫「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正是描寫春節時院裡燒過的竹灰。現在依然流傳下來。記得小時候,院子裡放完鞭炮後,大人不讓清掃鞭炮的灰跡,一直過完年後,才可能清掃,如果提前清掃就意味著「掃財」,是不吉利的。
後來我們老祖宗研究了火藥,於是就把火藥製作成鞭炮代替爆竹了。其實我們有時叫爆竹實際就是指鞭炮。但無論是爆竹還是鞭炮,這是中國人春節特有傳統方式。很多華人在國外也保留這個傳統。
02春節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二十一世紀,但後來因為安全和環保的因素,有的城市禁止燃放,比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行禁止燃放煙火爆竹。據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實行煙花爆竹禁放的城市有138個,其中省會城市5個,地級市30個,縣級市103個。在一些中小城鎮已經全面禁止燃放,甚至城市郊區農村也實行禁止燃放的規定。
有人會問,為什麼國家明令禁止呢?
因為煙花爆竹大都是用化學物品製作,燃放後會產生很多有毒氣體和廢物,不僅造成霧霾天氣,而且汙染空氣、土壤和水,如果不加以禁止,這些有毒物質會被人吸入身體,威脅民眾的身體健康。
而且燃放煙火爆竹還經常發生安全事故,造成火災,以及人員的傷亡。本來一個喜慶之年,如果發生這樣的事,就會影響人的們心情。
另外,煙花爆竹在運輸過程中,也容易發生爆炸,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國家明令禁止也是對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著想。
還有朋友說,這兩年煙花爆竹全面禁止了,每到過年時能省下一大筆錢。因為煙花爆竹價格逐年上漲。
當然也有人認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過年感覺沒有喜慶氛圍了,甚至認為在春節聽個響聲都做不到。有人認為這個習俗很快會消失,只能會成為一種記憶,真的是這樣嗎?
春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是為了確保民眾生命健康安全,也是一項正確決定。當然春節燃放煙花爆竹在有些地方還依然保留,並沒有全面禁止。給這些允許的地區,指定專門燃放的地點。
而且有些地方,為了活躍春節氛圍,會統一燃放煙火,讓老百姓同樣能找到一種過年味道。
燃煙花放鞭炮不僅不會消失,而且還會在安全條件下保留下這個科目。春節本來就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來的小孩子們一定能親身觀看到並體驗燃放煙花爆竹。這個民俗傳統不會被送到博物館,成為後來參觀的事物。畢竟這是我們國家自己風俗,怎麼會丟棄呢?
文化與傳統是相連的,中國人不會丟,但也不能不在乎老百姓安全健康。如果一味以傳統為由,那這樣的文化傳統保留意義也不大。
現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經常看到有些電子鞭炮,而且響聲很大。如果聲音不擾民,或者很安全的前提下,或許也能在春節中流行起來,不安全就另當別論了。
現在我國很多傳統習俗大都保留下來,在一些地區還挖掘了失傳風俗,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值得稱讚。春節放鞭炮這樣傳統也一定會留下的,不會失傳。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