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蒙山大佛的說明文

2023-09-09 22:05:45 3

  導語:太原蒙山大佛是個好地方。那麼太原蒙山大佛怎麼樣,太原蒙山大佛怎麼去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蒙山大佛的說明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蒙山大佛的說明文

  蒙山大佛即是西山大佛,像高約66米。它依山鑿制,由於年久風雨剝蝕,巖石表層風化嚴重,況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其原有的風採,以致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偉的大佛,立於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無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已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2006年開始修復,2008年重又向世人開放。

  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餘公裡處的蒙山,晉陽西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於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於「三至七世紀」之間,這是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而我晉陽西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於北齊天保二年(551),時在六世紀。如按「巴」佛鑿於「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於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論高度,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晉陽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為東魏所建的大莊嚴寺。自北齊鑿佛,歷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重修、擴建、瞻遊、紀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遺有五代後晉和元、明的幾通碑刻已移置太原雙塔寺保存外,其餘各代碑刻均未外運,當仍在其處,共處當有大量埋藏物。至於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於大佛胸下山坡泥石裡。對這尊大佛的考查,現僅觸及其一半,還需清理髮掘。

  蒙山行作文(一)

  蒙山是四川名山縣的一座海拔不到兩千米的山峰,然而因一句:「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而為人們所知。明朝名士謝在杭曾在《五雜俎》中道,「昔人謂:『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蒙山在蜀雅州,其峰頂尤極險峻,虎狼毒蛇都喜歡居住在那裡,採到那裡的茶有益於治病。」據傳,遠在西漢時期,便有人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的歷史。唐宋朝更是讓蒙頂茶達極盛時期。唐玄宗時,其被列為貢品,成為歷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宗時都把它選為專用之物,一直沿襲到九百多年後的清代。

  蒙山茶在茶經續中多次被提及,可見其歷史的久遠。

  五一大假為避開過多的人流,與友人相約再次上蒙山。說再次是因為如同每年要去龍泉的桃花節一樣,每年都會去蒙山。到那裡已是熟路,住宿地也是熟人處。

  每次都會看到變化著的蒙山。路況越來越好,山裡更注重環境保護。正值新茶上市期,茶林景區沿路可見茶農在賣自己加工的蒙山茶。其品種有:竹葉青、黃芽、甘露、毛峰。每次我們都會買些春茶的,我較鍾愛蒙山的甘露茶,竹葉青喜歡峨眉山的。

  來到住宿地,已是暮色時分。遠遠的就可見到一把大大的茶壺和茶碗在山上展示著,像是在招呼人們:來碗茶吧。

  漫步時,一路的植物葉片上,看不到一點灰塵,潔淨如洗過一樣。空氣溼潤而清新,大家貪婪地吸著這久違的空氣道:「洗肺了,洗肺了。」的卻,這樣的氧氣進入肺部,如同一次清洗。只是機會少了些。

  夜,不捨入睡的遊人,坐在露天喝茶聊天,享受著露溼衣衫的滋味。風中,樹葉沙沙地響,又是一個難眠夜。

  蒙山行作文(二)

  一夜的昏昏然,鳥語聲聲告訴我,天亮了。

  迎著晨曦,信步朝著山坡而上。環顧四周,青山疊嶂,薄霧飄渺。風中,附近梨樹葉的輕言細語吸引了我來到林中,群鳥高飛而出,我驚嚇到了它們。

  在滿樹掛著還是青青的,象櫻桃那麼小的梨子的樹下,是一片片的茶樹。這梨的品名叫「風水梨」,茶農們喜歡這個名字,更喜歡著梨的口感好,幾乎都在套種處,都種風水梨。雖然晨風吹著微冷,和著清新的空氣讓人因夜間未能休息好的倦意頓消。來到山坡頂上,初升的太陽將山坡的另一面裝扮的蔚為壯觀。滿山的茶樹行行重行行,象一若大的綠波潭。潭中,蕩漾著層層的波紋。這青波是那樣綠綠的,那樣的一重重地有規律地展開。陽光灑在綠波中,金色在青色中一閃一閃的,美極了。

  我忍不住讓自己進入這片綠洲之中悠遊著,醉心地遊著,似夢似幻地遊著。夢幻中,好像看到正在將蒙山茶記入自己的著作中的陸鴻漸,那些有著善品茗的身影魚貫而過,是誰?是神龍氏、晏嬰、司馬相如?是謝安石、蘇東坡、蔡襄、還是徐渭?看不清。疾步上前看,什麼也沒有。唯有藍天白雲下的一片綠色的海洋,還有,山間溪流潺潺。我想起古人的一首詩:「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是啊,在大自然中悠然地品茗,那是何等的幽雅愉快。難怪乎會有人道:飲得茶後,有種習習涼風生腋下,頓覺身輕飛上天的輕快感。更能理解不忍離去至暮色來臨的感受。

  小道中,我遇到了一茶農。與之交談,讓我對茶知識有了些許曾加。他告訴我,雖然現在的竹葉青、黃芽貴而名氣大,其實蒙山頂茶最出名的是「甘露」。我竊喜自己喜歡的就是這兒的甘露,暗道個「巧」。他迷信地告訴我,「毛澤東年代」的茶樹很少長蟲,現在卻有很多的蟲。不服不行的。其實那是因為那時的環境無汙染,用的是農家肥,更沒有外來植物。我對他講了自己的看法,他對一部分觀點讚同,說:「想來也是,那時的農家肥常常有人「偷」或搶,也沒有引進外面的什麼植物種植。但對「年代問題」仍然保留他們的觀點。他還耐心給我講起什麼是甘露,什麼是黃芽,什麼是竹葉青,以及他們的製作方法。看得出他滿足目前的生活,他指著不遠處他的居住地,正是炊煙繚繚。我們站在他的屋前,可見到片片茶樹漸次向下延伸,直至有另一座山。

  我想起人們有時說,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怎麼不可以呢?很自然啊。沒有遠望,哪有追求?但願這山,那山的綠洲一山更比一山綠。人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同类文章
新型玻璃發布會作文300字

新型玻璃發布會作文300字

大家好!我是一家玻璃廠的推銷人。我今天來是向你們介紹幾種新型玻璃的,請大家認真聽我介紹。我們廠的「無敵玻璃」可是堪稱世界一流的。這種玻璃是給銀行、珠寶店、博物館等地方安裝的。這種玻璃非常堅硬能抵擋一切攻擊。無論是子彈、榴彈、炸彈都無法穿透。就是c4定時炸彈也炸不碎。即使炸碎,玻璃中有一根細細
動物的護身術作文450字

動物的護身術作文450字

別小看動物世界喲!他們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來,肯動腦筋,會用自己的智慧來保護自己,它們的方法五花八門,我們現在就來探索神奇的動物世界吧!記得在一個假日裡,我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去森林裡仔細地觀察,驚奇地發現:不少動物為了生存,都有保護自己的方法。他們的方法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比如竹節蟲,它寄
那個戴眼鏡的男同學作文500字

那個戴眼鏡的男同學作文500字

前些天,我看了一則小笑話《稱呼在變化》,內容寫的是「我」視力不好,戴上了眼鏡。讀小學三年級時,又陌生的老師來上課,我舉手時,老師說:「請那個戴眼鏡的同學回答。」讀六年級時,又陌生的老師來上課,我舉手時,老師說:「請那個戴眼鏡的女同學回答。」到了初中一年級時,又陌生的老師來上課,我舉手時,老師
修鞋人作文250字

修鞋人作文250字

一天,爸爸讓我拿著破了的鞋子,到補鞋攤上補鞋。我來到補鞋的地方,鞋匠張叔叔正好坐在凳子上休息,我走過去,說:「張叔叔,幫我補一下鞋子好嗎?」張叔叔身子起來了招呼我稍等片刻。張叔叔真厲害,他麻利的用錘子把鞋上掉下來的那個帶子進鞋底,然後穿針引線把破了的地方縫緊……不一會,鞋就修好了。我問道:「
為書痴狂作文450字

為書痴狂作文450字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男孩,我家的書多的可以堆成小山。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講我和書之間的故事。在很小的時候,磨牙用的就是書了。我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件事,就跟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三歲時就開始讀書了,那時讀書沒有選擇,因為喜歡讀得懂的繪本。但今天的勤讀是否也得益於當初呢?從三歲到今天,我讀過的書起碼有一百本
讀書與成才作文450字

讀書與成才作文450字

我今天要說的主題是讀書與成才。怎樣才能成才呢,讀書與成才又是怎樣的關係呢。先說說讀書吧,即然我們來到學校,就要好好讀書,讀好書,不要在這裡坐著虛度光陰,白白的浪費我們的美好青春年華。讀書,只為我們將來的人生路途做準備的。而讀書,並不是讀死書,而是要讀好生活中的美一本書。其次我覺得讀書是一個『
電子風車作文350字

電子風車作文350字

風,同學們一定都見過吧。但能利用是風發明什麼東西呢?讓我來告訴你吧。一天媽媽問我:「風能發明什麼麼?」我怎麼也想不出來。媽媽又說:「未來的。」我立刻就想出來了電子風車。電子風車的身體是無所不能的。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還可以吹頭髮,可以當風扇還可以當風車。有一次媽媽洗完頭,頭髮溼淋淋的。媽媽
未來的遊樂場作文450字

未來的遊樂場作文450字

同學們,在我們這個時代裡,遊樂場想必大家都去過。但是,未來的遊樂場,你想像的出來嗎?我就來給你說說我想出來的未來的遊樂場是什麼樣的吧!首先,這個「遊樂場」由一個金屬的、小巧玲瓏的盒子裝著,而且盒子上面還有兩個按鈕,分別標註著「開」和「關」,你可別小看了這兩個按鈕,它們的用處可是很大呢!只要你
不和「懶」做朋友作文400字

不和「懶」做朋友作文400字

懶,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如果和它交上朋友,那麼,你的一生就會被它這個「大魔王」給毀了。你會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後天,總之是懶不想幹;你會不想寫作業,今天找個理由不交,明天編個故事騙人,這還是懶;你還會不動腦筋,遇到問題不去思考找別人尋求答案,這還是懶。是呀,這種行為多不好啊!惹多大的禍呀!可
為螞蟻喝彩作文700字

為螞蟻喝彩作文700字

螞蟻,這種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動物,在人類的眼中,是卑微的,是渺小的。對人類來說,踩傷或捏死一隻螞蟻好像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一群螞蟻,確實讓我改變了對它們種族那種視而不見的看法。那是一個清爽的下午,我閒著無聊,就在院子裡看書,這時,一小群螞蟻引起了我的注意,跟著它們,我找到了蟻穴:一個在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