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節的來歷作文【精選四篇】
2023-09-10 01:40:40 1
開齋節來臨了,開齋節的來歷是什麼呢。看看下面的範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開齋節的來歷作文一
齋月,是伊斯蘭教曆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習慣稱它為「『萊麥丹月」。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齋戒是伊斯蘭教規定的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棗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土爾」的意譯。開齋節在各地儘管稱謂不同,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儀隆重的節日。在開齋節前夕,首先要做好掃塵、理髮等清潔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趕回家中。
開齋節要過三天。回族從第一天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和巷道廁所,給人一個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棗清真寺,節日裡也被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布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回族群眾個個腋下夾個毯子和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匯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民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動向西方跪成很整齊的行列。立即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日的聚禮要隆重得多,即使颳風下雨也無所畏懼,情緒仍很高漲。會禮中,放眼望去,白帽耀眼,猶如一片銀河。禮拜後,回族群眾齊向阿訇道安,接著全體互說「色倆目」(和平、平安、安寧)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匐帶領遊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開齋節的來歷作文二
開齋節始於伊斯蘭教紀元第2年。此後,每逢此節,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熱情和虔敬的心情參加節日活動。
聖訓教導,穆斯林的節日一共有三個:每個星期的主麻日和兩個一年一度的爾德節,即開齋節和宰牲節。根據阿納薩的傳述,先知穆聖遷移到麥地那之後,發現當地的人繼承蒙昧時代的習慣,一年有兩次慶祝活動。穆聖說:「當我來到這裡時,你們延續過去蒙昧時代的傳統保留兩個紀念日。真主啟示我告訴你們,這兩個慶祝日將用更好的日子代替:一個是奉獻犧牲的日子,一個是結束齋戒的日子。」
開齋節是真主降示啟示定為合法的節日,是真主為他的人類僕人選擇的吉慶日。穆斯林遵守這個節日,標誌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其中一項項獲得圓滿結束:齋戒。真主給完成齋戒的人無限恩賜,同時對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
從《古蘭經》和聖訓的教導中,我們看到一年中的兩個爾德節與任何民族的節日或習慣的節日很不相同。《古蘭經》說:「我為每個民族制定一種供獻儀式,讓他們有所遵循,絕不是讓他們為這事與你爭論。你應當召喚眾人來崇拜你的主,你確是在正路上的。」
開齋節的來歷作文三
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都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公元610年萊麥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安拉的啟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後來,先知穆罕默德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示紀念。與此同時,教法學家解釋,「齋戒是為了讓有錢人品嘗饑渴滋味,以使他們不要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要節衣縮食,省出錢來周濟窮人」。
歷經1400餘年演變,開齋節已成為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淨身,到清真寺參加節日宗教聚禮活動外,還要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道「塞倆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來年幸福。
開齋節的來歷作文四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曆二年(公元623年)十月成為穆斯林的定製。公元622年,即伊斯蘭教曆元年,先知穆聖從麥加遷徙麥地那後,與當地的猶太教徒友好相處,曾一度仿效他們的宗教習俗,在先知穆薩(猶太教徒稱摩西)得救之日——阿舒拉日(伊斯蘭教曆1月10日)齋戒。
直到清高的真主降示了尊貴的《古蘭經》經文「信士們啊!齋戒已成為你們的定製,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製一樣,以便你們敬畏。」(2:183)之後,齋戒成為穆斯林必須遵守的五大功修之一。尊貴的《古蘭經》教導我們說:「萊麥丹月中,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別真偽,故在此月中,你們應當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當依所缺的日數補齋。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困難。」(2:185)先知穆聖依據這一項真主的命令,於伊斯蘭教曆二年(公元623年)宣布定製伊斯蘭教曆9月萊麥丹月為齋月,穆斯林從此每年封齋一個月,齋月結束,即伊斯蘭教10月1日為開齋節,穆斯林歡慶圓滿完成一個月的齋戒,慶祝勝利結束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