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含義說明
2023-09-09 21:14:50 1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立冬的含義說明【篇一】
立冬由來已久,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對「立冬,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聲『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譯『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難入大水為蜃。」
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于堅也。即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
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於訴。即土地也開始凍結。
雉入大水為屋: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難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關於難入大水為屋,古人有很多解釋。難為野雞似乎沒有多少爭議,但關於屋,有多種說法。
《淮南子》:屋為大蛤。《玉篇》亦曰:99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屢蚌,非蛤類乎?《禮記》之注曰:蛟屬。
立冬的含義說明【篇二】
今年11月7日是「立冬」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佔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中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立冬進補各地「吃得」五花八門。北方人大多在立冬這天要吃餃子,而在我國南方,立冬這天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等。
立冬的含義說明【篇三】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佔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24節氣的來源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