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突厥鮮卑契丹女真關係(一篇文章讀懂匈奴)
2023-09-14 12:37:14 2
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向前,千百年來,在中國北方的草原上生活著非常多的遊牧民族,他們與中原政權之間時戰時和,名稱也在不斷的變化。比較知名的有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他們之間有何關聯呢?是否也像中原地區的政權只是改朝換代,換了名字呢?
眾所周知華夏民族是以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融合發展而來,華夏民族以自我為中心,將分布於四方的異族勢力分別冠以南蠻、北狄、東夷、西戎的蔑稱。
隨著華夏民族數千年來不斷的擴張,同屬農耕文明的南蠻與東夷已融入到了華夏民族,而西戎與北狄所處的高原草場,因自然環境不適合華夏民族的農耕文化,仍然是遊牧民族的天堂,如攻滅西周的犬戎、鬼方等部落,秦漢時的匈奴。
東晉時期,鮮卑族拓跋部佔領中原後建立了世襲制王朝-北魏,到了兩宋時期,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仍然是部落制汗國。雖然兩個部落同樣崛起於蒙古高原,但是統治的民眾完全不同。當下層民眾主體出現替換時,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政權文化制度上在退後。
在戰國後期,匈奴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將月氏驅趕到了西域現在的阿富汗附近。也攻打東胡部落迫使一部分遷徙至鮮卑山附近,發展為鮮卑,還有一部分遷徙至烏桓山附近,發展為烏桓。濊貊部落在東北先後建立了夫餘和高句麗兩個地方政權。
在兩晉時期,五胡亂華導致少數民族大量進入中原,並建立了眾多短暫的王朝,後由鮮卑拓跋部統一了北中國,建立了北魏,與偏據江南的東晉對峙。與此同時,契丹部落興起於東北,柔然部落則佔領了外蒙古高原,鮮卑慕容氏的一部在青海建立了吐谷渾政權。夫餘在鮮卑與高句麗的入侵下滅亡,而高句麗則向南佔據了朝鮮半島北部。
在隋唐時期,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並全部歸降了大唐,契丹無力抗衡大唐初期的強盛,也投降了。高句麗很硬氣,被大唐所滅,其民眾被遷徙到內地被漢族同化。隨著大唐國力衰退,突厥又獨立,並且在五代時期大放光彩,五代的後唐、後晉、後漢都是由突厥分支沙陀族所建立。而突厥族群的統治者換成了回鶻部落。
在兩宋時期,契丹統一蒙古高原建立遼國。羌族的分支党項族建立了西夏。回鶻因內亂而分裂,部族也向西和向南遷徙。而最不起眼的女真在東北崛起後,攻滅了遼國又迅速南下滅亡了北宋,從此大金國風光百餘年。契丹餘部逃至西亞地區建立了西遼,蒙古部落開始在草原崛起。
明朝建立後,蒙古人被驅趕回草原重新回到部落時代,後來依附於女真部落建立的後金。大清建立之後,滿族女真統治著整個中國,直到民國成立。
如今56個民族共同生活在中華大地上,形成了新的中華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