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大冬樹山埡口(聖潔純淨的大冬樹山埡口)
2023-09-14 17:39:00
文丨田可可 圖丨劉贇 寧志浩
對於一個生活在平原地區的我來講,平生去過最高的海拔也就是2000多米。當我聽說要一路翻越4120米高度的山峰時,我對自己開始極度不自信起來。擔心那個高度的地方是否會有些極端的天氣,擔心下車後我會不會缺氧到走不動路……但事實證明,原來一切都是我的自作多情。為什麼這麼說呢?當然是風景太美,美到讓你有點「奮不顧身」!
青海湖至祁連必經之路上的最高點
204省道是崑崙山和祁連山口的分界線,而大冬樹山埡口便是青海湖至祁連的必經之路上的最高點,一直是這條道路上一個神一樣的標誌性存在,也是檢驗是否會有高原反應的一個地標。
「達坂」是蒙古語,就是山口的意思。冰達坂山也叫「大冬樹山」。「埡口」在高原上常見的一個詞,埡口在地理意義上指的是山脊上呈馬鞍狀的下凹處,為高山峻岭的交通通道口。大冬樹山是青海4000米以上的高山之一,海拔高,氣壓大,我們內地的遊客一般受不了,心裡生理都有一定的壓力。同行的不少遊客開始有耳鳴的感覺,周圍的人說話時也變得有氣無力了,暫時沒有了歡笑的場面,但基本沒有大礙。
走到山巔,遠處雪山連綿,身邊祈禱的紙片飛舞,山坡白塔告訴人們這裡的信仰;走到山邊,遊人們在大美風景前留影,也在4120的大字前記住青海穿越的高點。
絕美的雪山風光鎖住歸途時間
壯美、震撼、安靜、歡脫、仙境、夢幻、聖潔、神秘、驚險……大冬樹山埡口的風光很難用幾個固定的詞語形容,因為她的海拔實在是太高了,所以成就了她千變萬化的風景。
山埡口的天氣大多數是晴好的。站在山上,可見皚皚白雪,觸手可及雲彩和藍天,真有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重疊的山戀此起彼伏,各具神態;白雲在高空中匯集,與遠山壯觀景象相互映照,自然形成油畫般的景觀;其山頂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山景獨具特色。等到天氣驟變,埡口處狂風怒號,寒風刺骨。頭頂陰雲翻滾,也不必感到害怕,只當是欣賞另外一番風景罷了。
之所以說大冬樹山埡口是聖潔和純淨的,是因為這裡看不到其餘與信仰不相干的裝扮,全部由經幡、桑池、佛塔點綴而成,似乎把人們帶進了聖堂,人人都變成了聖徒。
幸運的是,我們在這裡遇見了前來「煨桑」的人們。「桑」是藏語,其本意為「清洗、消除、驅除」等淨化之意。煨桑有兩層含義,一是祈福,二是祭祀獻供。煨桑時除點燃有香味的松柏枝外,還有糌粑、炒青稞、茶葉、糖、水果、清水等食品,是奉供給神的,這是藏族祭神的一種很神聖的儀式。
只見幾位藏族青年先用純淨水洗手,隨後將松枝點燃,松枝燃起靄靄煙霧,把他們帶來的東西撒在燃燒的樹枝上,並取出一條彩帶,覆蓋在上面。據了解,彩帶五色代表「天、地、水、風、土」,藏傳佛教賦予五色為五方佛及五種智慧之含意,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隨後他們開始排著隊繞「煨桑臺」順時針轉著圈兒,最前面的人手裡拿著海螺吹著,「嗚嗚」的聲音飄得很遠很遠。在嫋嫋神煙中,他們用藏語高喊著神靈保佑的祈禱語,將手中白色紙片高高拋灑向天空。這種印有神靈騎馬的方形小紙片叫「風馬」,是一種祭祀品,在藏族同胞風俗中,風馬如果能夠飄搖直上天空,那就表示祈求的好運就要來臨。在整個過程中,他們的神情莊嚴肅穆、非常認真。
風景依然在路上
大冬樹山埡口風景再美,終究是受自然環境的限制。如果不是太過撒歡以致產生了高原反應,我們險些忘記了還有接下來的趕路計劃。
不過在前行途中,千萬別忽略了沿途風光。整條204公路蜿蜒曲折伸向遠方,沿途有豐富的地貌變化和最純粹自然的風光,是自駕愛好者最喜歡的公路。你會看到埡口兩邊一望無際、水草豐美的高山草甸,羊群、犛牛一片片散落在漫山遍野。夏季行走期間,可以欣賞到絕美的祁連山風光,漫天的油菜花一直鋪陳到天邊,即使是秋季前來,也不會失望,連綿起伏的雪山帶來的視覺衝擊力一樣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