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如寒食節(曾經有個叫寒食的節日)
2023-09-14 09:21:18 1
青團。寒食節的傳統食物。
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公子重耳復國後,卻不受官封,隱居於介休綿山。
重耳燒山想逼他出來,卻低估了他的決心。介子推和母親都被燒死在山中。
晉文公重耳文治武功,稱霸春秋,卻終究有負於忠心耿耿的介子推。
為了悼念介子推,他下令在放火燒山的這一天不準點燈,不準生火做飯,只能吃寒食。
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前兩天。漢朝的寒食節要禁火一個月,到了唐代,變成三天。清代以後,寒食逐漸融合併入清明節。
韓翃是唐朝天寶年間的進士,可一直沒得到重用。但他的命運因為寒食節而改變。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多年前看過一篇關於昆明的報導,題目就是:春城無處不飛花。其實,詩裡的春城指的是春天的長安,春花處處,暖風拂柳。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期間,家家戶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是,皇宮例外,而且傍晚時分,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到達官顯貴家,是標準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後人都說此詩是借古諷今,引用典故對外戚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但我在想,站在朱雀大街上,看著飛馳而去的傳燭隊伍,韓翃的心裡多少也有幾分羨慕吧?
此詩在當時就極為有名。唐德宗制誥缺乏人才,中書省提名請求御批,德宗批覆說:「與韓翃」,當時有兩個韓翃,中書省就問是哪個?德宗就說是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於是,這首詩把韓翃送進了傳蠟燭的地方,他進宮當了中書舍人。
屈原跳江,子推被焚,「水深火熱」的兩個節日,一個越發熱鬧,一個已然式微。
《寒食》
唐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