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南澗美麗鄉村(雲南南澗致富花)
2023-09-14 11:48:15
盛開的紅花(南澗融媒體中心 供圖)
盛開的紅花(南澗融媒體中心 供圖)
當地村民正在摘紅花(南澗融媒體中心 供圖)
當地村民正在摘紅花(南澗融媒體中心 供圖)
「走!去摘紅花嘍!」
4月末的雲南南澗山鄉,漫山的紅花開得格外熱鬧,金燦燦、紅豔豔的花海裝點著無量山的山野田間,美了山村,樂了村民!
在這紅花成熟、採摘、售賣的好時節,走進南澗縣樂秋鄉米家祿村委會王家村,一大早村莊就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背著背簍,拿著竹筐,喜笑顏開,相互吆喝著 :「走!去摘紅花嘍!」
紅花田裡忙碌的村民不時相互交流談笑,豐收的喜悅和無盡的幸福在花田間蔓延,家家戶戶院子裡晾曬著採摘回來的新鮮紅花,紅火了山鄉幸福的日子……
「我們村地理條件和環境都適合種紅花,我家已經種了7年了,主要經濟來源也靠紅花。」南澗縣樂秋鄉上王家村村民皇清仁說。
南澗縣區域立體氣候明顯,廣大的山區和半山區和樂秋鄉一樣,地處橫斷山系縱谷區,河谷地帶具有一定的亞熱帶氣候特徵,具有雨熱同期、有霜期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適宜各類高海拔耐低溫、低海拔耐高溫的農作物立體種植。樂秋鄉氣候條件恰好與紅花喜溫暖、乾燥氣候,抗寒性強,耐貧瘠的種植條件相符合,南澗因勢利導,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群眾栽種紅花,提高經濟收入。
據介紹,紅花周身都是寶,紅花籽粒一年四季都能夠生產芽菜;紅花油是國際糧農組織推薦的三大保健油之一;紅花花瓣可提取天然黃色素、紅色素和8種黃酮,有活血、化淤、通經、止痛及治療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藥效;紅花秸稈粗蛋白質含量在19%左右,是優質飼料,可促進牛羊產奶量。現在市場對紅花的需求量非常大,近幾年來紅花市場價格也較穩定。
曾在外打工的樂秋鄉上王家村村民顏汝花在了解了「寶藏紅花」的益處頗多、效益顯著後,毅然回到家鄉種起了紅花。「我前幾年原本在外打工,這幾年紅花價格上漲,村裡都說效益好,我就回來種紅花。每一畝可以收入3000元左右,一斤乾花能賣140元,花籽也可以賣到5元一公斤。」
走進顏汝花家中,剛剛採摘回來的紅花在她小心翼翼地翻曬中,慢慢散發水分。由於最近雨水頻繁,她都將紅花小心晾置在閣樓上,以防雨淋。
「米家祿村今年總的紅花種植面積是2000畝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場價格計算,一畝產值在2500元左右,2000多畝產值差不多就是500萬元左右。除了外出務工,紅花產業是當地村民收益最好的經濟作物。」樂秋鄉米家祿村黨總支書記皇榮林說。同時,米家祿村委會還成立了紅星供銷合作社,購入了榨油機,為下一步收購村民紅花籽產紅花油,開發銷售市場做準備。
據了解,紅花是南澗發展的『六個一』農業特色產業中的『一棵藥』產業之一,2022年,南澗縣共種植紅花25200畝,從業農民16000多人。全縣共有8個鄉鎮的各族群眾都在種植紅花,其中樂秋鄉種植面積6000畝,是種植面積較大的鄉鎮之一,預計今年僅樂秋鄉的紅花產量就有90多噸,產值1200萬元,是群眾增收致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好產業。
近年來,南澗縣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把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推進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生動實踐,帶領各族群眾,立足高山、生態、淨土資源稟賦優勢,做好「農文章」,發展立體多元的農業特色產業,成功培育了「一杯茶」、「一片煙」、「一棵核桃」、「一隻雞」和「一棵藥」「六個一」高原特色農業產業,2021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億元,以紅花為代表的「一棵藥」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引領山區各族群眾綠色發展,實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維護民族團結的「致富花」,各族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