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忠評價胡歌(殘酷真實這部張嘉益黃志忠胡歌主演電視劇提醒我們勿忘國恥)
2023-09-10 20:35:10 1
今天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民族之殤,祭之以國。83年前的今天,南京被攻陷,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30多萬同胞慘遭屠殺,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人遇難。2014年一部名為《四十九日祭》的電視劇播出,它真實的再現了1937年南京被日軍攻佔前後,在接下來的四十九日內發生的人間慘劇,反映了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
該劇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因此也可以稱為電影《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但是它所包含的內容要遠遠大於電影版。人物更多,情節也更完善。在諸多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中,這部電視劇和電影一樣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937年,日本軍隊進入淪陷的南京城,奉命掩埋中國死難士兵和戰俘屍體。與此同時,市中心的聖馬德倫教堂中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十來個女學生和秦淮河女子,她們殊途同歸只為同一件事――逃難。緊接著,許多男人也因為各種原因進入了教堂。圍牆外的日軍尋找各種藉口進入教堂,聖馬德倫教堂的後院成為他們填埋屍體掩蓋罪證的目標,國際安全區的組織者嘗試各種解救教堂被困人員的方案,卻屢屢失敗。教堂中的男人們為了保護藏在教堂閣樓和地窖中的女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女人們或者選擇了有尊嚴地死去,或者進行了最壯烈的抵抗。在這四十九個日夜裡,他們和她們,在一次次地求生、抵抗、毀滅和復活中締結了愛情、親情和友情,曾懦弱的變成了勇士;曾迷失的找到了方向;曾虛無的得到了收穫;曾有罪的完成了救贖。
主演張嘉益是大家公認的演技派演員,目前正在播出的電視劇《裝臺》再一次讓觀眾看到了他演技的爐火純青,其自然與接地氣的表現俘獲了眾多觀眾的心,而在《四十九日祭》劇中,他飾演的神父本是一個為了能吃飽穿暖而混日子的人,和所有的小人物一樣,他有著自己的缺點,他愛耍小聰明,貪財貪杯,還愛說謊。然而在戰爭的來臨與南京大屠殺的經歷下,他的正義感與責任心被徹底的激活,完成了一個普通人向英雄的蛻變過程。張嘉益坦言本劇給人的感覺太壓抑,他甚至要求在臺詞中多加幾句罵人的話,讓自己能夠發洩出來。
而另一位演員黃志忠在本劇中飾演的卻是一位糾結的有爭議性的人物孟繁明,這個在面對日寇欺凌毫無還手之力,忍氣吞聲或者的人,更是為了女兒的安全投靠了日軍,但是就是這個窩囊的人,為了心愛的女兒卻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也許他做不到大家眼中的英雄那種光輝的事跡,但是他堅定,勇敢依然讓人動容。
胡歌與黃品沅飾演的都是中國軍人的角色,在劇中他們代表的是唯一能夠與日軍正面對抗的武裝力量,因此軍人元素也成為本劇中極少可以讓大家振奮和發洩情緒的途徑,然而在整個的事件中,他們雖然竭盡所能發揮抵禦的作用,但依然無法阻止災難的發生。
而劇中的女性角色眾多,她們雖身份各異,身世不同,卻同樣在這場悲劇中遭受了難以癒合的傷害,在她們如入地獄般的經歷中再次揭露了日軍慘絕人寰,令人髮指的殘酷暴行。
這部電視劇的製作精良,投資巨大,其畫面極具電影質感,同時戰爭場面真實,震撼,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由於本劇涉及到的題材過於沉重,使人壓抑,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產生壓迫感和自我反思,往事不堪回首,歷史不會重演,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應牢記歷史,不忘前恥才會更加珍惜當下,奮發圖強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過去,讓這段屈辱的歷史成為我們前行的警醒,成為我們永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