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湯包(廚師用下腳料亂燉)
2023-09-21 20:29:27 1
「李鴻章雜碎",一個不太雅的名字,但其實是一道曾經流行於美國唐人街的中國菜。
這道菜沒有什麼固定的原料,頗類似於東北菜「亂燉」,但這道在中國上不了臺面的菜為何在美國大行其道?這道菜的來由是怎樣的?名為「李鴻章雜碎」,真的與李鴻章有關嗎?
1896年6月,李鴻章代表清廷出訪歐洲五國,等到了美國紐約,已是8月下旬,連續在外兩個多月,頓頓吃西餐,他已經吃膩了。
一天,他在住處招待美國客人吃地道的中餐,廚師是他從中國專門帶來的,連食材也是從天津運來的。外國人對中國美食早就垂涎欲滴,菜一端上桌,性急的客人就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頤,很快就把桌子上的菜一掃而空,但客人意猶未盡,根本沒有要走的意思。
廚師急得直跺腳,因為預備的菜都上完了,怎麼辦呢?李鴻章雖然神色鎮定,但心裡也有點發愁。他想了想,悄悄招手把廚師叫過來,低頭對他咬了一陣兒耳朵。廚師瞪大眼睛,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但李鴻章不由置疑地向他點了點頭,廚師只好猶猶豫豫地轉身而去。不一會兒,廚師又端上了一盆色彩豔麗、香味撲鼻的什錦大燴菜。客人一嘗,高興得開起了玩笑:「總督大人,你這個時候才上這麼美味的菜,是不是不想讓我們吃得舒服啊?」李鴻章笑著說:「哈哈,咱們中國人喜歡將最好的東西放在最後。」
等在門後提心弔膽的廚師聽了,不禁啞然失笑,懸在半空的心總算落了下來。只有他知道,剛才中堂大人吩咐他將西餐的原料和各種剩下的蔬菜、豬肉的下腳料混在一起亂燉,燒成了一鍋大雜燴。權當解燃眉之急,沒想到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無意之中竟創造出一道享譽海外的中國名菜。
客人們好奇地問這叫什麼菜,李鴻章一本正經地答曰:「此乃中國名菜一大雜燴」。不甚內行的翻譯卻把「雜燴」譯成"雜碎",於是西方人把這道好吃的中國菜稱為"雜碎"。
這些口味刁鑽的美國客人吃飽喝足了,心滿意足地打著飽嗝告辭回家,一出李鴻章下榻的華爾道夫飯店,就被等在門外的「娛記」們逮個正著。餐桌上的趣事經過這些免費的「中華文化傳播使者們」添油加醋地一番海吹。「李鴻章雜碎」便一鳴驚人地唱響美國,成了一道在海外創研、市場也在海外的「兩頭在外」中國名菜,完全智慧財產權當然應該歸李鴻章。但是李鴻章卻沒拿到一分錢的專利費,而且利潤100%留在了美國。
紐約華爾道夫酒店
從此,在英文辭典裡便出現了"雜碎"的譯音,甚至美國唐人街華僑開設的中餐館,也多改名為"雜碎"館,在雜碎館菜單上,大書"李鴻章雜碎"一菜,從中大獲其利。中國文史館的張伯駒先生亦曾寫過《李鴻章雜燴》一文,稱它「馳名國外,凡在歐美的中餐館,莫不有此一菜」。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道「李鴻章雜碎」又由海外轉內銷,因其多味混合、醇香不膩、鹹鮮可口的特點,還搶佔了中國市場。
2018年9月,這道菜被評為「中國菜」之安徽十大經典名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