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發展簡史(亞投行的五年這樣走過)
2023-09-21 21:24:09 2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讓人心服口服,亞投行的五年這樣走過——專訪亞投行行長金立群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於佳欣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月16日迎來開業運營五周年。作為首個由中國倡建的多邊開發銀行,5年來亞投行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由57個創始成員發展到來自六大洲的103個成員,並實現三家國際評級機構最高信用評級「全滿貫」。
從被潑冷水到廣受認可,亞投行這5年做了什麼?新起點上,亞投行打算怎麼幹?隆冬臘月,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與新華社記者面對面,接受獨家訪談。
不管股份多少、投票權多少,有事大家商量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亞投行總部大樓格外引人注目。從四周繞看,大樓酷似一把「魯班鎖」;從高空俯瞰,大樓又好像一個「中國結」。不論是「魯班鎖」,還是「中國結」,都蘊含著「在一起」的意味。
亞投行,正是這樣一個讓越來越多成員「在一起」的大家庭:2016年開業運營時,成員數量為57,接下來的4年,這一數據逐年增加到84、93、102、103,成為成員數量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多邊開發銀行。
「開始的時候,有些國家有疑慮,中國是大股東,會不會不遵循國際原則?會不會一家說了算?」剛坐定不久,金立群說,很快大家就發現,這是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機構。
「不管你股份多少、投票權多少,有事大家商量。」他說,中國是亞投行的最大股東,但中方從一開始就堅定支持亞投行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作,成立亞投行不是對國際經濟秩序推倒重來,而是完善改進。「亞投行的發展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國際公信力和負責任大國擔當。」
創新運營管理,絕對不允許腐敗
1月16日不僅是亞投行開業運營五周年的紀念日,也是金立群正式開啟第二個行長任期的日子。
訪談中,金立群多次提到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兄弟單位」。實際上,幾十年職業生涯裡,金立群與國際機構交道頗深。他既擔任過世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也當過亞行首個中國籍副行長。
在他看來,與世行、亞行等一樣,亞投行也在多邊開發銀行的「基因群」裡,有著許多共同之處,亞投行的持續健康發展靠的就是先進過硬的制度。與此同時,作為21世紀成立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又有不少與眾不同之處。
他提到,亞投行建立起了問責制,明確董事會和管理層的各自分工,行長對董事會負責。「換句話說,如果管理上出了問題,行長是要負責的。」
另外,與一些國際機構不同,無論是不是亞投行成員,都可以參與亞投行的相關國際採購競標。
通過一筆筆融資、一個個項目、一項項制度,亞投行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接連斬獲標準普爾、穆迪、惠譽三家國際評級機構的最高信用評級,並得到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零風險權重認定。
「我說過,3A評級不是終身制,幹得不好隨時可能被降級。」金立群說,5年來的成績給了我們前行的信心,但我們絲毫不能沾沾自喜。
「很重要的一點是,亞投行絕對不允許腐敗。」他補充道,亞投行建立起嚴格的內部審計系統,確保成員納稅人的錢花得其所,發揮更好效益。
大門永遠敞開
隨著成員數量破百,外界很關注,美國、日本等國是否會加入?
「亞投行的大門永遠敞開。」金立群重申這條自機構成立以來就遵循的原則。他說,主權國家加不加入亞投行,首先要看自己的意願和決定;如果選擇加入,那就要按照亞投行的規矩辦事。
在他看來,亞投行的成員數量還會增加,但速度不會像以前那麼快;不管美國和日本有沒有加入,亞投行與美國和日本的機構合作都不會受影響。
「紐約梅隆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等美國金融機構跟我們都有很密切的合作,其中,高盛是亞投行首發全球美元債的主承銷商。」金立群說,日本的野村證券也是亞投行的債券承銷商。
以高標準投資「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要實現綠色復甦,基礎設施不可或缺。亞投行在這方面,恰恰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
過去5年,亞投行累計批准貸款額超過220億美元、累計批准項目108個。金立群認為,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亞投行將以高標準聚焦建設面向未來的綠色、數字、社會基礎設施。
在他看來,「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意味著既能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又不對環境生態「留腳印」,是與數位技術等融合推進的基礎設施。
金立群認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依然很大,亞投行將積極動員私營資本參與,與各方攜手推動世界經濟綠色復甦。「我們的目標是,到2030年,私營部門融資佔亞投行批准融資中的比重達到50%。」
@年輕人,投身開發事業
國際機構招聘員工通常只考慮從機構成員中招募。亞投行不一樣。金立群告訴記者,亞投行現有327名員工,來自55個國家,其中一些員工就來自非成員國家。「我們的原則是量才錄用,不論國籍。」
訪談中,金立群向廣大年輕人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報考亞投行。」
加入亞投行需要哪些條件?金立群說,除了有學歷方面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專業是否對口。不過他也透露,亞投行對人才的需求面非常廣,交通、能源、金融、法律等方面都需要優秀人才。
「我們的原則是寧缺毋濫。」他說,同時我們可以保證,亞投行對所有求職者都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希望廣大年輕人熱心於開發事業、投身於開發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