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沒籤字就下發文件是哪集(開國大典期間坦克突然不動)
2023-09-20 23:10:35 1
引言1949年,解放戰爭取得重大進展,6月份,國家主持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決定在10月1日舉行一場隆重的開國大典。屆時,會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和閱兵儀式。
8月 ,中央軍委正式傳達了這一通知,還決定將20兵團作為步兵方陣駐紮在天津楊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首都師」。以99師作為主要的力量,組成炮兵、裝甲兵,航空兵主要是從華北軍區抽調。
這些都已經確定好之後,那麼誰來擔任閱兵的總指揮呢。毛主席、周總理等高級領導人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那就是我們的聶榮臻元帥。當時聶榮臻擔任中央軍委副參謀長,還是華北軍區的副參謀長。隨後,中央讓他擔任北平市的市長兼管治委員會主任,平日的工作很繁忙。
聶帥雖然在沙場上徵戰多年,但做事總是一絲不苟。雖然衣服是破破爛爛,但還是非常注意自己儀容儀表,衣服總是乾乾淨淨,他率領的軍隊中的軍人也有著良好的素質,大家只要一聽到聶帥咳嗽就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是否符合規範。
除此之外,聶榮臻對於國內和國外的閱兵儀式也有所了解,他自己還親身參加過多次閱兵。早在1933年,中央蘇區確定了建軍節的日期後,便主持了一次閱兵儀式,而聶榮臻就參加了這場閱兵。1944年,聶帥還陪同毛主席在延安觀看了359旅閱兵儀式。
所以開國大典的任務這麼艱巨,聶榮臻擔任當然是再合適不過了。9月2日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正式將地點定在天安門,總指揮為聶帥,朱老為閱兵總司令。接受任務的時候,雖然大家已經進行了幾個月的訓練,但還沒有在一起集訓。此時,距離開國大典只有一個月了,任務緊急。
聶帥先後舉行了很多次閱兵工作會議,親自來到北苑、先農壇等地指導訓練。毛主席之前說道:「我們軍隊多年來就注重初戰,閱兵也是如此,還是開國以來的首次。只允許搞好,不能出岔子!」
大家必須一動不動,下刀子也不許動!他對自己部署閱兵的領導說道:「有些事情雖然是小事,要是裝甲車突然壞了,一匹馬在天安門城樓這裡摔倒了,這個閱兵儀式不是就亂套了麼?這場閱兵儀式到時候還有許多外賓,又是建國以來的首次閱兵,一定要盡全力弄好。」
為了將這次閱兵儀式搞好,聶榮臻、楊成武等人先後找到了劉伯承等人請教。劉伯承曾經在蘇聯留學,對蘇聯的紅場閱兵有所了解。見聶榮臻來問,便將自己了解到蘇聯紅軍的隊形、方陣都仔細說得清清楚楚。
經過詳細的了解之後,閱兵指揮所還制定了《閱兵典禮方案》,將步兵的編組、所需的程序、將士們的訓練介紹得一清二楚。周總理看了這份方案後覺得很好,便送給了毛主席,主席也覺得不錯,將報告進行了簡單修改之後便生效了。
9月雖然是秋天了,但天氣還是非常炎熱。將士們頂著烈日練習走正步。為了完成好任務,大家練習得非常辛苦,每隔幾天就要穿壞一雙鞋。細心的他馬上發現了這一情況,趕緊通知後勤及時給大家換鞋。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聶榮臻對大家的著裝進行了統一的要求,一定要佩戴帽花、臂章。開國大典正式開始之前,他先後組織了兩次預演。看完大家的表現之後,他指出了大家存在的問題。緊接著,聶榮臻又鄭重地和大家宣布:閱兵當天,即便是發生空襲,大家都必須一動不動,即便是下刀子也不行!
10月1日,大家終於迎來的激動人心的大閱兵,聶榮臻早上簡單地吃了一點飯便趕緊檢閱部隊,總指揮喊道:「今天全體軍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成立,現在準備開會,請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
林伯渠宣布開始籌備典禮,緊接著毛主席在城樓上宣布新中國正式成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大典的重頭戲便是閱兵儀式,在指揮長聶榮臻的陪同下,解放軍總司令朱老總檢閱了將士們。
開國大典坦克突然不動,還有美國軍官拍攝裝甲車行駛到天安門附近,飛機隊伍也呼嘯而過。大家都滿懷激動,只有聶榮臻緊緊地盯著隊伍。當一輛坦克行駛到三座門的時候,突然間沒火了,不動了,他站城樓的一角也是非常著急。
此前,聶帥為了保證戰車的情況正常,做了很多的準備。他找來了很多的技術人員,每天對其進行檢修。剛開始他一天讓人檢查一遍,開國大典舉行之前,每天檢查兩遍。
還好,不是汽車本身的問題,原因是門洞剛剛進去一輛坦克,駕駛員開到了牆壁上,還好他事先已經有準備,趕緊追上前。當時,許多人都沒注意到這點。典禮結束後,他趕緊詢問具體是什麼事。
當天下午,負責保衛的公安人員看到了一個美國軍官在進行拍攝,他以為是東交民巷的僑民,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申請,害怕是居心叵測的人,便趕緊向指揮部報告情況。經過一番調查之後,知道此人是包瑞德,美國的一名上校。
包瑞德並不是什麼居心叵測的人,在抗戰期間就和美國觀察組來過延安,與中央的眾多領導有所接觸。但大家還是不敢擅自做主,便撥電話請聶帥作出指示。聶榮臻知曉後,覺得這牽涉到外交,便找到毛主席,小聲地說了這件事。
主席說道:「包瑞德啊,我知道他!沒有收走他的膠捲吧!他要是想拍,就拍吧。開國大典是公開的,就讓他當一次免費的宣傳員吧」!聶榮臻馬上執行指示,不要輕舉妄動,只是觀察,見他沒有特殊的舉動便沒有說什麼。
聶榮臻的任務完成之後,也沒有參加群眾遊行,觀看禮花表演。在組織開國大典過程中,他根本沒有一天休息好。現在緊繃的一根弦也放下了,他趕緊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好好地睡了一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