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怎麼防潮最徹底(防潮梅雨季來臨)
2023-09-21 00:24:12 2
本報訊(記者 嚴松 通訊員 徐麗嬌)昨天,蘇州正式進入梅雨季,這意味著接下來蘇城的降雨量將明顯增多。每到這個時候,姑蘇區背街小巷中不少老宅的居民就開始忙碌起來,用鹽水拖地、撒生石灰、自製防潮包……這些防潮「土方法」大多數收效甚好。「老宅大多數是易受潮的木質結構建築,前人設計之時便擁有了眾多防潮小妙招,我們從古人的設計中吸取經驗,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防潮訣竅。」老蘇州徐黎芳介紹。
徐黎芳住在五卅路旁的同德裡8號,這裡至今保留著較為完好的民國建築群。徐黎芳介紹,梅雨季來臨,老房子的一樓逐漸變得潮溼,嚴重時貼著瓷磚的地面都會往外冒水珠,小院子裡也長滿了青苔,蚊蟲都多了起來。「每年這個時候,我就會用洗衣粉自製一些防潮包,放在鞋櫃、衣櫃中吸收潮氣,還在院子中的角落裡撒一些生石灰,既能防潮也能防蟲。」徐黎芳說,此外,保證室內空氣流通,也是梅雨季防潮的重要步驟,將物品隔空放置在桌椅上,避免接觸潮溼的地面防止生黴,用熱鹽水拖地促進地面水分蒸發等等,都是老蘇州們幾十年積累下來的防潮心得。徐黎芳還告訴記者,梅雨季高溫高溼的環境對很多人身體造成一定威脅,因此,除了給建築防潮,他們還會用薏仁米煮祛溼茶、點艾條艾灸等,調節身體狀態,以求平穩度過梅雨季。
針對老宅防潮防汛,姑蘇區雙塔街道錦帆路社區黨委書記金麗娜表示,錦帆路社區位於姑蘇區中心區域,周邊房屋歷史年代久遠,部分公房、單位房屬於控保建築,包括同德裡、同益裡、丁宅、王宅、葉楚昌故居、潔裡大院等多處古建老宅,每到梅雨季節,這些老宅的防潮防汛工作就要十分重視。
「但好在這些老宅自身就有著紮實的防潮防汛的基礎。」蘇州古建築修復師戈春男告訴記者,散落在蘇城內的古宅大多是易受潮的木質結構建築,加上古宅周圍的建築大多是新造的,地形更高,雨水容易倒灌進古宅。因此聰明的先人早就在建宅之初就布好了排水防潮系統。例如滄浪亭內砌有空鬥牆,牆內形成空氣隔層,提高了隔熱和保溫性能,也更為乾燥,具有防潮的功效;設計室內天井,在四個角落分布雙錢眼狀的下水口,連接地下的陰溝,將古宅內的水及時排入河流……「與現代有科技完善的排水系統不同,古人排水理念有兩個,即『水往低處流』和『水,在疏不在堵』。」戈春男說,生石灰、礱糠等在古代建房子時就是天然的防潮劑,時至今日,老蘇州依然在借用古人的智慧,來抵抗梅雨季的潮溼。
責編:王浩 【投稿、區域合作請郵件 信息新報 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