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算不算韓寒最差的電影(四海票房口碑雙撲)
2023-08-13 10:21:54 1
韓寒導演的《四海》撲街了,和另一部翻拍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相比《四海》口碑更差,這兩部電影有相同之處,都是在闔家歡樂的春節選擇去描寫底層打工人的艱辛。
電影《四海》講的是一個小鎮青年的生活,故事脈絡不是很清晰並沒有揭示什麼主題,下半段基本一個接一個的死人,基本主角沒做什麼有建樹的事情也沒有找到自己的生存的意義就結束了。讓觀眾看的雲裡霧裡,所以口碑評價不是很好。跟韓寒的前3部電影相比,《四海》可以說是失敗了。
雖然《四海》依然延續了韓寒強烈的個人風格,但是這部電影也將韓寒的一直以來的缺點放大了。而要討論韓寒,則要從他的成名說起。
新概念捧出過2位少年作家,一個是郭敬明另一個是韓寒,對於85後90後來說,這兩位都能談得上是青春回憶,郭敬明的文字傷感華麗,韓寒則充滿了不羈,兩個人完全是相反類型的作者。
相比韓寒一直以來廣受讚美,天才作家文藝青年青年領袖,郭敬明則是充滿了爭議,無病呻吟,矯情做作,拜金空洞,兩位都相繼做了導演。
郭敬明的電影是將拜金詮釋得淋漓盡致,賺錢之後留下一水差評,韓寒還是文藝青年的風格,頗受推崇,兩人比較,韓寒似乎逼格更高一些。
實際上從現在看來,韓寒和郭敬明完全就是那個時代推出的商品,郭敬明迎合青少年的矯情傷感,韓寒剛好身上有青少年追捧的反叛,兩人無非是面對的受眾不同罷了。
新概念作文出身的韓寒,還在比賽中就留下了一段傳說。新概念的複試韓寒沒有接到通知錯過了,而《萌芽》編輯李其綱為其專門設置了一場補考,題目是一個紙團扔進水杯中,有了韓寒獲獎的那篇《杯中窺人》,講述中國人的劣根性的批判文章。
從此讓韓寒名聲大噪,再加上後來的退學時名場面「你靠什麼養活你自己?」「稿費啊」,以及韓寒真的靠《三重門》的稿費養活了自己,又拿稿費去賽車,一年拿十幾個冠軍的傳奇故事。
對於青少年來說,韓寒是一個值得追隨的偶像,他勵志,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就和金錢。儘管他還留下了一些「大學沒必要上」之類的錯誤言論,不過瑕不掩瑜,這個言論也是由於韓寒的批判性質,因為不滿意中國的教育制度,進而覺得「大學沒必要上」,不過後來韓寒成熟之後又推翻了自己的觀點。
對應該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來說,上大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不過從這可以看出韓寒的批判無處不在,他在自己的雜文中經常批判一些社會現象、時事、教育制度。
媒體們推崇韓寒,稱他「當代魯迅」,「公民韓寒」,「青年領袖」。而在講故事方面,韓寒對故事的掌控並不是那麼好,寫到哪是哪,不考慮故事的結構。
他好的地方在耍些小聰明,說些金句,寫一些荒誕的情節逗樂讀者,所以有不少人覺得他只有「佳句」沒有「佳章」。
曾認為韓寒胸無點墨,文章都是代寫,曾經有不少人信服,但是實際上了解韓寒的話就會知道,韓寒本人性格和他的文章都是一樣的,他的故事多寫混亂的小鎮青年和底層社會的女性。
他本人採訪的時候也經常爆粗口顯得粗鄙,但是他又勇於扯下文壇的遮羞布,有名句「文壇是個屁,誰也別裝b」,曾經和文壇大咖們陸川鄭鈞高曉松在微博上打口水戰。
因為他經常在微博針砭時弊,又被媒體爭相報導,這時的韓寒,變成了一位公知。他輸出的觀點,影響著當時的青少年,雖然觀點有不少也是錯的。
但是當時的社會正在經歷轉型,青少年壓抑而且迷茫,總會有人站出來說,而韓寒剛好又是那個最合適的人。後來韓寒說這段時間的自己只是高級鍵盤俠,不過他也代表了當時的中國憤青。
除了文章,韓寒值得討論的還有一個就是他的賽車手的身份,有人說韓寒在賽車上的成就大於他在文壇上的成就,不過作為唯一一個拉力賽和場地賽都拿過國內總冠軍的賽車手來說確實已經是國內頂尖水平。
而在文壇,比韓寒厲害的作家確實大有人在。不過韓寒在文學上自成一派的風格,也是非常難得的,小鎮青年的頹廢和文藝在他筆下展現得淋漓盡致。
韓寒本人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坎坷,他的人生實際上相當順遂,所以他現在依然保持著青少年時期的文藝和鋒芒,都說讓人成長的最快的是磨難,而韓寒沒有經過多少磨難,他差了一點思想深刻,有的只是因為年齡增長變得成熟,有了一些沉澱。
除《乘風破浪》外,他自己拍的幾部電影《後會無期》《飛馳人生》《四海》都是延續小鎮青年的迷茫和混亂一直沒有進展。
因為這就是韓寒自己的經歷,雖然為了像這個故事他加上了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情節,但是仍然不夠完整,他強烈的個人風格會引來自己的粉絲追捧,但是跟專業導演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
整部電影像是他的一篇短文,而不是戲劇化的有衝突的故事,從選角和宣發來看,韓寒明顯是想要做商業電影的,但是他個人的文青的風格又是那麼濃厚,這更像是粉絲電影而不是面對全部觀眾的真正商業電影。如果韓寒還想要在電影上有所作為的話,那就必須要在文藝和商業中二選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