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揭示了漢文帝霸陵的真實情形(糾正近千年謬誤)
2023-10-19 02:38:44 3
記者:上官雲 任思雨
14日,「漢文帝霸陵被發現」的消息登上熱搜,據媒體報導,目前基本確認江村大墓為西漢早期漢文帝劉恆的霸陵,引來不少網友們感嘆「漲知識了」。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報導提到,人們傳統認識中漢文帝霸陵是在一個叫鳳凰嘴的地方,此次江村大墓確認為真正的漢文帝霸陵,糾正了一個流傳近千年的關於西漢帝陵的錯誤認識。
圖為2019年5月15日拍攝的江村大墓1號發掘點遠景。中新社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考古工作發現了什麼?
據報導,此次備受關注的江村大墓,地處西安東郊白鹿原的西端,東北約800米處為竇皇后陵,西南約2000米處為薄太后南陵。
江村大墓平面為「亞」字形,地表無封土,墓室邊長約72米、深30餘米,墓室四周發現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圍有卵石鋪砌的陵園設施(暫定名「石圍界」),邊長約390米,石圍界四面正中外側有門址,推測可能為獨立的帝陵陵園(竇皇后陵也有獨立的後陵陵園)。
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外圍發現陵園園牆遺存,推測共處同一座大陵園內,大陵園東西長約1200餘米,南北寬約863米。
考古發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為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
圖為10月8日拍攝的江村大墓出土的部分彩繪著衣式陶俑。中新社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之其周邊分布竇皇后陵、薄太后陵,專家確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
糾正一個「謬誤」
有資料顯示,漢文帝霸陵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始於上世紀60年代,此前根據元代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記載,漢文帝霸陵的位置在西安白鹿原鳳凰嘴下。
雖然曾有人猜測江村大墓可能是漢文帝霸陵,但自元代以來的相關記載和考證,普遍認為漢文帝霸陵在江村大墓以北兩公裡的鳳凰嘴。沒有確鑿證據,誰也不敢說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霸陵。
圖為2012年8月22日拍攝的世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中新社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2011年至2013年,漢陵考古隊採用考古勘探、地質探測等多種技術手段反覆對鳳凰嘴進行了大範圍細緻探查,除了10多件明清碑石以外,考古人員在鳳凰嘴沒有發現任何漢代陵墓遺存。
由此,考古人員證實霸陵位置在鳳凰嘴的記載出現了謬誤,開始對鳳凰嘴2公裡外的江村大墓進行調查發掘。
江村大墓是一座有四條墓道的特大「亞」字形豎穴土壙木槨墓,地面沒有封土。這與《史記·孝文帝本紀》中「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墳」的記載十分吻合。「亞」字形在漢代當時是頂級配置,是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的墓葬形制。
2017年開始,考古人員對江村大墓中8座外藏坑進行發掘,出土了大量漢代文物,幾枚直徑不到1釐米的印章,分別刻著「中司空印」「車府」等字樣,是明器官印的象徵,表明外藏坑具有象徵官署機構的性質,這也進一步佐證了墓葬主人的身份。
一切考古發現,似乎都將江村大墓墓主人的身份指向漢代皇帝。此外,竇皇后陵位於江村大墓東北,墓葬也是呈「亞」字形豎穴土壙木槨墓。
考古人員擴大探測範圍後發現,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共處在一個大陵園內,兩座大墓同處一陵園內稱為同塋,一人一個墓穴一個墳頭稱為「異穴」,這正體現出漢代帝後合葬的「同塋異穴」。
據介紹,江村大墓與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等西漢帝陵形制要素相近,整體規模相當,結合《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考古人員最終確認江村大墓是漢文帝霸陵。
漢文帝其人
霸陵的發現,令很多人想到了漢文帝,以及「文景之治」,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盛世。
《史記》有過這樣的記載:「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在位期間,漢文帝較為節儉,宮室、園林等,什麼都沒有增加。
此外,《史記》中提到,「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也就是說,建造這座陵墓,不準用金銀銅錫等做裝飾,不修高大的墓冢,儘量節省。
有文章提到,正是漢文帝躬行節儉,以上率下,使當時社會形成尚儉崇廉風尚,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為西漢的鼎盛奠定了物質基礎。
來源: 中國新聞網
,